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的琉璃彩龙脊兽。\作者供图
在荷李活道的文武庙是港人很熟悉的一处文化古蹟。多年前,我住在半山的必列者士街,走几步下来就是文武庙,不知经过多少回。前几天才忽然想到,为何不去看看文武庙屋檐的瓦当?仔细一瞧,文武庙的绿色琉璃瓦上的瓦纹是传统的莲花纹。屋顶最高处是一条龙,头顶着龙珠,以表明此庙的权威与地位高尚。瓦当的美,果然有其独有的魅力。
瓦,是覆盖于屋顶上普通的建筑材料。而“当”这个字,则代表着它身为建筑保护者的地位。《辞海》里说:“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在香港,覆有瓦当的建筑已很鲜见。位于港岛司徒拔道的景贤里,算是香港仅存的有近百年历史的岭南大宅。建于民国时期的景贤里,原名“禧庐”,景贤里主楼及两翼的屋顶为传统的歇山式琉璃瓦屋顶,饰有中国古建筑特有的屋面装饰物,包括阁楼屋脊中央的一颗宝珠装饰,以及传统风格的脊兽瓦当。沿屋顶边缘的屋檐则镶嵌斗拱、额枋、雀替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景贤里的瓦当多是选用“云纹瓦当”,这种纹样出自秦代。秦代的瓦当呈现出一种清新写实的风格,图案多饰水涡纹,纹路则多取材于树木、树叶、动物等图案。
景贤里这幢历史大宅既具有丰富而细腻的中式建筑风格,又在设计、结构、用料上糅合西方建筑特点,可视为具备中国文艺复兴风格的优秀建筑,也成为中外影视界的最爱。曾有多部影视作品曾在景贤里大宅取景拍摄,包括威廉.霍尔登主演的荷里活电影《生死恋》、克拉克.盖博主演的电影《江湖客》、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龙争虎斗》,以及香港无线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京华春梦》等。政府之后更将此屋划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出资收购该屋,整修后作为旅游景点对公众开放。
秦砖汉瓦,是古代建筑文明的典型代表,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的辉煌。瓦当最早见于西周,盛于战国的秦汉,后一直为传统建筑所用,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如秦瓦当、燕瓦当、齐瓦当等。到了汉代,瓦当在工艺上则达到顶峰,“四神瓦当”盛极一时。中国考古博物馆收藏了一套汉代的“四神瓦当”。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组成的“四神瓦当”,成为瓦当纹样的压轴绝唱。“四神瓦当”在汉代极为流行,人们祈望以此镇宅驱邪。
在参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时,我见到展出的一块琉璃彩龙脊兽,应当是故宫墙头顶上的压顶脊兽。而在故宫里最具代表性的瓦当建筑当数太和殿。太和殿是紫禁城内规横最大、品级最高的建筑。其上的太和瓦当是琉璃构件中的最大规格。因此,这种龙纹瓦当也是古代尺寸最大的筒瓦当。从起源追溯,龙纹瓦当却是以明代“芝麻纹”瓦当为蓝本,按照《营造法式》规范制作的。我数过太和殿顶的脊兽,它是故宫内殿顶上飞檐脊兽最多的十个。太和殿的瓦当经历了数百年历代王朝的兴衰,见证了时代变迁,沉浸了历史与艺术的精粹。
瓦当之美,如同一首静谧的古曲,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沧桑如何变化,古建筑上的瓦当依然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默默地守护在屋顶上,静静地纪录着历史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