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澳门印象/一道菜,说不尽的澳门\穆欣欣

2024-12-18 05:02: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Tacho食材丰富,以葡国大杂烩方式烹饪。

  “因为澳门有中西文化交流,所以成了世界文化遗产。”——来澳门旅游的朋友说,导游这样向他们介绍澳门。

  别说外地朋友,连我这个本地人听了也一头雾水。

  有中西文化交流的地方很多,近便的就有香港、广州,怎么澳门就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地)了呢?

  虽说这句话可见的毛病不少,语焉不详;但也从一个侧面印证出,关于澳门,难以一言蔽之。

  和外地朋友聊澳门,我喜欢以美食为切入点。

  无他,美食话题可以百搭,无分男女老幼,毕竟吃饭是人生大事。好好吃饭,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指涉的却是文化及其背后的价值观。

  二○一七年澳门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创意城市网络的“美食之都”称号,活色生香的澳门,在世人面前越发立体,“美食之都”意义超越美食和旅游领域的层面。

  论古,她对接了十六世纪葡萄牙人航海大发现开启塑造全球化的力量。从那时起,地球隐藏的一半被揭示出来,葡萄牙人在赤道以南越走越远,探索边界,绕过非洲好望角后,他们抵达印度、抵达澳门。葡萄牙人这一次历时长、范围广的史诗式的远航,为全球文化艺术、食物、历史、语言等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澳门直接的影响,形成了她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印迹和城市特质。

  说今,澳门美食之都独特的内涵和美食文化,蕴含着诸多创意,凭借这些创意,可开启澳门中西文化交融新的发展模式、打造新的城市魅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尽管今天的澳门从世界各地的美食到中国八大菜系都不难品尝得到,但澳门美食之都的灵魂,在于土生菜。这是最具代表性的澳门美食,不等同于葡萄牙菜,面向国际的美食之都,有些东西,只有在澳门才吃得到,比如葡国鸡和Tacho,成为澳门独特性的元素。又如果,只能选一样最能体现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特质的土生菜,我则认为非Tacho莫属。

  Tacho是一道土生葡人节日家宴上的菜肴。食材之丰富,比中国的火锅、东北“乱炖”,有过之而无不及:猪皮、猪脚、腊肉、腊肠、腊鸭头连鸭脖、腊鸭腿、椰菜、洋葱、萝卜、芋头、土生鹹虾酱、月桂叶、白胡椒粉、丁香、盐、醋、油和水等,中式食材中添加来自异域的香料,以葡国大杂烩方式、经过长时间烹饪,香料才能在食材中充分释放。味道浓郁是土生菜的一大特点。更久以前的Tacho,有以花胶取代猪皮、以火腿骨取代腊鸭头的传统。后来,不少家庭更多地选择了以价廉物美的食材烹饪,猪皮、鸭头使这道菜更为寻常化了。Tacho算是最早的融合菜(Fusion)。菜名的由来,体现了大道至简的智慧。由于所有食材都被放在大锅(tacho)里煮,大锅(tacho)就成了这道菜的名字。最近翻看土生菜食谱,发现这道菜有了一个中文名——“富贵猪皮煲”。然而,无论菜名如何变化,不变的是,从一开始将中西食材共冶一炉,便寄托了人们美好的节日祝福,此中蕴含亲友团聚的喜悦之情和热烈气氛,更蕴含着族群文化在澳门融合、共生。

  一道Tacho,带出其乐融融的氛围感,充分体现出澳门文化“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特质。

  通过美食讲澳门故事,是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之一。

  一道Tacho,呈现出葡萄牙人的海上故事,在澳门交汇后有了在地化的创新和发展,这背后隐藏着澳门人的价值观──海纳百川,融多元文化于一地、于一炉。

  十六世纪葡萄牙人的远航,途经印度、马六甲等地,和当地人通婚。外嫁女子,漂洋过海,带了香料、蔬果、烹调方法和家传菜谱来到澳门。自葡萄牙人正式在澳门居住后,才出现初期的土生葡人家庭。他们有这样的特点:父亲是葡萄牙人,母亲是为数甚多的欧亚混血妇女。后来,土生葡人和华人女子通婚的情况日益普遍。通过几代的融合,逐渐形成了澳门土生葡人的群体。从前,女性多留在家中,消磨时光的方式就是花尽心思探索厨艺,不惜慢工出细货,形成土生菜制作时间相对较长的另一个特点。就这样,一边是小火慢煮的食物,另一边是慢慢熬出了味道的岁月,这其中不无乡愁。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每一个土生家庭从菜谱到菜式都不尽相同。在已有的家传食谱中又有了本地的,及在澳门能找到的外来的食材,不断衍生出新的菜式和味道。土生葡人有名为“肥茶”的聚会(下午茶活动),就是充分展示家中女主人厨艺的机会。想像一下:斜阳映照,男人们或许还有一阵子才能归家,此时是属于左邻右舍女人们的聚会,话题围绕烹饪展开,亲手炮制的美食是她们化解乡愁的灵药,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点点相互提防的小心思。因为,特殊的烹饪流程,或配料多少的不同,都关乎自己家族记忆与传承。据说这些烹饪的小秘密只能在家人间分享。随岁月流逝,有些秘密也就随之消失了。

  因此,保存和保护土生菜的菜谱,是目下从土生葡人群体到澳门特区政府都非常重视的工作,包括建立土生菜资料库(网上专页)、出版土生菜食谱、澳门档案馆收藏土生葡人家庭捐献的菜谱手稿等举措。

  二○二一年六月,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澳门申报的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土生土语话剧和土地信俗三个项目榜上有名。至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上共有十一个澳门项目。尤其从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土生土语话剧两个入选的项目来看,这是国家对澳门在保护、弘扬中西文化和谐交融成果的肯定,并突显出澳门文化的独特性。

  老子以“治大国若烹小鲜”比喻治国理政;孔子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来对待饮食这件事。香港作家葛亮在小说《北鸳》里一言以蔽之:“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

  调和鼎鼐,又岂止美食。Tacho是和合共生的澳门文化最适切的表达方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