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文化经纬/情景交融之澳门松山亭联\招祥麒

2025-01-21 05:02: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澳门松山亭。\作者供图

  松山亭,位于澳门松山健康径旁,又名柯维纳总督纪念亭,建于一九四九年三月,由建筑师戴文渭设计。

  亭前两侧石柱上刻有一联,曰:松风徐送,正荡胸怀,更看镜海波光、莲峰岚影;山雨欲来,且留脚步,遥听青洲渔唱、妈阁钟声。

  上款: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春月,澳门华商总会倡建松山亭落成属题纪念

  下款:李供林敬撰并书,时年六十有八

  从落款可知,此联是李供林六十八岁时,应澳门华商总会之邀撰作并书的。李氏字立屏,讳翰,香山县(今属中山市)石岐紫里人。善诗词、书法,生平喜爱游历,畅游名山大川遍及十多个省市,到过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抗战时期,奉母居住澳门,寄情诗词,后移居香港。其书法取长于王羲之,帖味甚浓,用笔凝练沉着,秀逸雅致,自出面貌。著有《怡怡草堂游草》,并与父亲李达庐(光绪年间举人)、兄长李蟠(字仙根)合着诗词集《乔梓集》。

  整副楹联共三十六字,上下联各十八字,由四分句(四、四、六、四字)组成。李氏先从亭的地点“松山”落想,将二字分别嵌于上、下联之首。此属鹤顶格。如此,写成的楹联便只能用于松山此亭而不能移用他处了。

  上联“松风徐送,正荡胸怀,更看镜海波光、莲峰岚影”,写亭中所“见”。先以“松风徐送”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悠然自得的氛围。松风,即松树间吹过的风,常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其徐徐吹拂,不仅带来了凉爽,更仿佛能荡涤人的胸怀,使人心胸开阔,烦恼尽消。接着,“更看镜海波光、莲峰岚影”,“镜海”,本是澳门的古地名之一,这里泛指澳门半岛与氹仔岛之间的海面;“莲峰”,指莲峰山,位于澳门半岛北部的一座小山,高六十点七米,因其状似莲花而得名。松山亭处于高处,处身其中,既可望到澳氹间海面波光闪烁,也可看到莲花峰上云雾缭绕,山岚与峰影交相辉映。山海之间,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自然美景。此联通过视觉与心灵的双重感受,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壮美,引人向往。

  下联“山雨欲来,且留脚步,遥听青洲渔唱、妈阁钟声”,写亭中所“听”。李氏承上笔锋一转,描绘了一幅即将来临的风雨前夕的景象。面对“山雨欲来”的预兆,他并未急于躲避,而是选择“且留脚步”,这份从容与淡定,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遥听青洲渔唱、妈阁钟声”,“青洲”,葡语作Ilha Verde,意为“绿岛”,其名因环境绿树苍翠而得名,位于澳门西北部的半岛,与珠海毗邻,原是位于澳门半岛西北角的一个小岛,后来因填海而与澳门半岛连成一体;“妈阁”,葡语作Barra,意为“港口的狭窄入口处”,位于澳门半岛西南部、西望洋山和妈阁山的西面,常指妈阁庙的附近一带。妈阁有数百年历史,一九九三年被评为“澳门八景”──妈阁紫烟。此时,远处传来青洲渔人的歌声和妈阁庙的钟声,渔歌互答,钟声悠扬,这些声音,在风雨前夕的宁静中显得格外温馨与和谐。此联通过听觉的描绘,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展现了人间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整副楹联以自然景象为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又寄托了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与留恋。同时,也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的风雨时,应保持一颗平和与从容的心,去欣赏和珍惜身边的美好。

  一九四九年至今,澳门发展迅速,松山亭周边高楼林立,游人到此,只能追忆旧日景致,体会撰联者的情怀,并欣赏对仗工整、平仄对应、音律谐协的楹联特色。至于镜海波光、莲峰岚影、青洲渔唱、妈阁钟声,也许只能看到莲峰山,其他的,应该是看不见,听不到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