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浙江百丈岭的雪景。\作者摄
南方人对雪的热情是北方人无法理解的,比如我们浙江绍兴,好几年才可能有那么一场认真的雪,所以对雪有种特别的执念。
绍兴处在长江以南岭南以北,每年冬天下雪的次数以个位计,且多在五次以内,那种好大朵雪花飘飘洒洒漫山遍野的样子更是按年计,且不是每年会有;多数时候的下雪都是不知不觉中匆匆一过,且多是从奔走相告的朋友圈里听说,正雨天赶路的人忽然感觉车窗雨刮器转为沙沙声,便想到应该是雨滴变雪子了,然后再看已爆屏的朋友圈,“下雪了”,“真的是雪呢”,附图:挡风玻璃上的小冰晶。
南方的雪通常留不住,随落随化,飘下来不论遇到什么都只馀湿漉漉满世界冷水,所以南方的下雪天需撑伞。
与许多北方人几乎整个冬天生活在雪场中不同的是,绍兴人年年冬天要为寻雪劳心劳力,甚至不惜劳民费财,不要说雪场,能留存些许时辰的雪都是一道特为寻来的少见风景。
约定俗成的,便是每年入冬等待山区五百岗传消息来,不论前方是官媒还是自媒,只要一说,五百岗落雪哉,白天晚上去山上的车很快排长队,交警得为此出动维持秩序。
五百岗的雪主要看雪压高山茶园,修剪精致的茶树,手艺堪比“托尼”哥哥的波波头,圆头圆脑上均匀撒一层薄薄雪蓉,洁白中透着绿,顿时雪娘子甜点出炉。雪娘子垄状齐齐排列在整个山岗,就把再普通不过的劳作变成了诗。
绍兴平原区偶也会有能留存一两天的雪,这时有蜡梅江梅茶花的地方就成了网红地点,运气好可以寻到小小的梅朵被裹在冰晶中,似琥珀;盛开的茶花嵌入冰化雪粒,似镶满水钻。
雪天拍桥从来热门。绍兴最不缺的就是桥,八字桥、谢公桥、凰仪桥等等太多文物级古桥,若配以汉服高髻簪花再撑一把油纸伞,断桥残雪白娘子图妥妥火出圈。
不得不提有一年去隔壁邻县看来的极致雪景,连《钱江晚报》都报道《太多人了!杭州临安一山村涌进300多辆私家车27辆大巴,民警紧急劝返》,当地一位警员讲“我估摸着有三千多人来玩”。这其中当然就包括我和我很多绍兴同伴。
这个山村在临安百丈岭脚下,有条三百多年历史的著名古道,曾经是内陆地带通往杭州出海口的商道,现在是殿堂级徒步线路,平时古树参天溪水潺潺幽绿深远,来了这么一场罕见大雪,彻底颠覆形象,我是见识过大雪世面的人,还是被那天百丈岭的雪给镇住了。
深雪老林中古道被雪墙雪堆挤成只容一人的窄窄雪道,小溪掩在雪墙雪堆下仍在汩汩流淌,流到石桥沟壑处跌宕出长长短短的冰凌。细软缠绵的雪,绒花般如絮成朵,轻柔柔搭在林间梢头,覆满整座山岭。不可思议的是原本高低错落茂密盎然的大小树林,被雪因材施法塑成各式造型,蜿蜒二十公里目不暇接,耄耋老人、窈窕淑女、飘逸小生、调皮孩童,尤其宽冠高枝的那些大树,此刻竟披挂成妖魔怪兽、魑魅魍魉迎头扑来,狰狞着……在场人无不为这宏大场景所惊艳,什么冰封的水库、少见的雾凇树挂统统忽略。
各路来看雪的人从开头一直码到山顶。
大人们为发社交平台搞起雪地火锅、围雪煮茶。冰天雪地里炉头很难烧滚,面包成硬邦邦的硬菜,茶水结出冰碴,用来席地的垫子坐上去拔凉拔凉,还不时被大风掀起,带飞的雪粒撒在身上,撒进锅中,撒到餐食里……排面看上去很像那么回事,实际惬意度也只有自己知道啦。
孩子们玩得最尽兴,打雪仗,堆雪人,撒欢儿地俯冲滑雪,有些有备而来带着滑板滑;没准备的,脱下披风或找条塑胶袋当“魔毯”滑;皮糙肉厚性子急的孩子则干脆坐地上,直接用屁股墩往下出溜,此法倒是过瘾,只太费裤子。
百丈岭那场悍雪,不知道是不是百年一遇,至少之前我从未听官方有报道,之后也再没有出现,所以当时大家尽兴地玩,唯不可辜负大自然这份馈赠。
身处江南,悍雪终究难遇,但并不影响绍兴人年复一年的寻雪兴致。其实寻雪,除了为看美景,大家更主要还是想确定一件事,落过雪,说明冬天来过了,今年又是个天时地利的好年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