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英伦漫话/现代罗宾汉\江 恒

2025-03-10 05:02: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二战期间,英国活跃着一个秘密团体,成员全部由女性组成,她们从不暴露真实身份。这些人到底是谁?为何她们所做的事情能影响至今?

  该团体有个古怪的名字──弗格森帮(Ferguson's Gang),这是一群协助慈善机构国民信托(National Trust)的保护主义者,该机构致力于避免英国历史名胜和自然美景遭到破坏。正如弗格森帮成员所说,当时英国许多历史建筑不仅没有得到法定保护,更被简单地视为一种累赘,导致不少宝贵文化遗产遭到人为破坏。当美丽的风景正在被推平,古老建筑正在被炸毁,巨石阵正在倒塌,她们意识到必须有人为子孙后代挺身而出。

  在国民信托播客系列《弗格森帮的神秘故事》中,讲述了该团体成立的过程。一九二七年夏天,一群关注文物保育工作的女性在野餐时,首次讨论成立组织来保护英格兰的文化遗产。随着翌年英国建筑师克拉夫.埃利斯出版著作《英格兰与章鱼》,猛烈抨击英国城市化如同章鱼的触角,正悄悄渗入郊野乡村并破坏那里的美丽景观,更加坚定了她们的决心。她们把破坏者称为“章鱼”,并传颂一句口号:“我发誓追随弗格森帮,保卫英格兰,挫败章鱼队。”

  大约在同一时间,英国全国各地掀起拯救巨石阵运动,因巨石阵长期遭到忽视和缺乏保护,处境岌岌可危。比如,当地人为吸引观光,曾将凿子出租给游客,让他们能敲下几块石头带回家纪念,也有农民将巨石阵的小块石头偷偷搬回家建谷仓等等。于是弗格森帮成员们确定将巨石阵作为保护目标,定期到巨石阵前举行祭拜仪式。她们的举动很快引起舆论关注,巨石阵也因此得到修复和保护,并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巨石阵,她们还保护了萨里郡十八世纪的沙福德水磨坊,当时已遭废弃的水磨坊正摇摇欲坠,她们筹集五百英镑协助国民信托出手维修,如今它隐藏在一条古色古香、有水仙花点缀的小巷尽头,高大的横梁衬托出独特的维多利亚建筑特色。此外,她们还陆续拯救了怀特岛的纽敦旧市政厅,其历史可追溯至十七世纪末;牛津郡的修道院小屋,一排十四世纪的前修道院建筑;特雷韦斯坎悬崖周围令人惊叹的康沃尔海岸景观,以及英国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经常漫步的僻静小溪──法国之溪,她们说服土地所有者将其交给国民信托接手,而不是卖给开发商。可以说,从康沃尔到湖区等大片地区都留下了弗格森帮的足迹,她们抢救的濒危文化遗产名单也越来越长。

  就像弗格森帮名字的来历是个谜,成员们的行事风格也相当怪异。比如喜欢保持匿名,总是躲在面具和化名后面,像是“布鲁迪啤酒店”、“比尔贴纸”、“阿加莎修女”等难以理解的绰号。她们向国民信托转交筹款也很独特,往往是用装满银币的粗麻袋、塞有五百英镑的杜松子酒瓶、里面捲着一百英镑钞票的雪茄等意想不到的方式。

  尽管弗格森帮刻意保持神秘,但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其知名度越来越高,在某些地区甚至家喻户晓。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断了弗格森帮的使命,此后她们再没有公开活动。用文物专家的话说,弗格森帮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她们以特立独行的方式引起大众的关注,人们对文化保育的态度发生了扭转,政府也出台了更多的保护性立法,直到今天国民信托在保护自然景观和历史建筑上仍发挥重要作用。可是,人们始终有一个困惑:她们究竟是谁?

  二○一五年,答案终于揭晓。英国当代艺术家波莉.巴格纳尔在《弗格森帮:帮助国家信托的非凡故事》一书中披露,她的建筑师祖父、受僱于国家信托的约翰.麦克格雷格,曾是弗格森帮的荣誉会员,绰号“洋蓟”。据他透露,弗格森帮是一群以社会精英为主的时代女性。例如创始人佩吉.格拉德斯通,绰号“比尔贴纸”(受不要在公共场合张贴海报的警告语所启发),便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剑桥学生、康沃尔语诗人,而她的同伴们均受过高等教育且家境富有,包括著名心理学家雷切尔.平尼,她曾以披着斗篷,戴着面具,化名“红毕迪”著称。

  在巴格纳尔看来,弗格森帮的伪装既出于游戏,当时不少成员才二十岁出头,觉得以出位的方式参与有益的活动很有趣,亦出于必要,因女性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仍缺乏地位及未受足够重视,唯有掩盖身份才能更好地充当现代罗宾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