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远景。\作者供图
七个字的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广征下联,冠军的金额是八十八万元人民币,换言之,下联的七个字,每字可赚逾十二万五千元,可谓一字十万金。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境内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十八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二以上,是集生态观光和宗教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二○一五年,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宣布以时任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广东楹联学会会长邹继海创作的“观音山上观山水”为上联,向海内外楹联界征集下联,拟悬于观音山门楼。此后,征联历九次,投稿量逾三十六万句,尚未评出最合适者。第十次征联于二○二四年底结束,暂未知结果如何?由于多次未有评出“最佳下联”,有人质疑景区到底是真心寻觅还是炒作?对此,景区回应称,因为对联要挂在观音山大门,“最佳下联”确实是要求较严,所以宁缺毋滥。
笔者在网上稍稍搜寻,得“优秀下联奖”的,总未能完全符合征联的要求,达到无懈可击。原创上联妙手偶得,要对得工整已很难,如要融入东莞观音山的景物元素,就难上加难了。
楹联的特色,是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类相当、平仄相对、内容相关的。如要对好“观音山上观山水”,就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一、从字数相等来说,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七个字,下联必须也是七个字。
二、从句法相似来说,“观音山上观山水”的句法可有两种。一是上四下三,读作“观音山上/观山水”;二是上二下五,读作“观音/山上观山水”。不同的句法解释自然不同,前者是“(游客)在观音山上观看山水”,后者是“观音菩萨在山上观看山水”。因此,最佳的下联,在句法上也应具备两种句式而出现的两层意思。再者,“观”在句中第一和第五位置重出,“山”在第三和第六位置重出,对句也须如此。
三、从词类相当来说,“观音”一词是实词,菩萨名称;“观音山”也是实词,山名。相对的实词,也须有此特性。“观山水”,“观”字作动词,“山水”是自对的并列名词,对句也须留意。
四、从平仄相对来说,“观音山上观山水”的平仄是“平平平仄平平仄”,第三位置原应是“仄”,句中活用“平”。对句就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活用为“仄”,避免出现孤平,就须于第五原本“仄”改用“平”。总之能活用的只有第一、三、五位置,其他是被严格限制的。
五、从内容相关来说,这点是最难的,“观音山上观山水”,气魄宏大,境界深远,对句要相匹配为佳,遍查景区内的名胜如三生石、同心锁、月老臺、玉露瓶、吉祥苑、揽秀臺、雅清苑、感恩湖等,不是格局太小,就是词性不对、平仄不相间。最新的征联规则,除继续要求使用东莞观音山景物元素应征,也可用五岳元素,是不无道理的。
既然上联是妙手偶得,能对出下联佳作,除了要求作者的学养才情外,也许还须亲到景区,取得神灵江山之助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