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缤纷华夏/宛若梦幻的仙境(下)\云 德

2025-03-24 05:01: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元阳梯田水源涵养的体系,更像个四层楼结构的立体水循环系统。最顶层是海拔二千米以上哀牢山原始森林。其中树冠截留、雾水收集的水源占比最大,配以根系网络、腐殖土层形成的地下暗河,共同构成天然的“绿色水库”。排在中层的是海拔一千四百至一千八百米的村寨。众多村寨都是山泉和雨水的集中汇聚处,近四千条沟渠构成水网的“毛细血管”,有效控制着水土流失。第三层是海拔六百至一千四百米的梯田。它们像巨型“台阶式水坝”,每层田埂高三十至五十厘米,形成微型滞洪区,大量水源借此得以有效储存。最底层是江河。像元阳县城所处的红河低谷等相关水系,通过高温蒸发形成云雾,在哀牢山环形山区遇冷降雨,每年都会向山顶回补相当于七十个西湖的降水量。

  关于灌溉与管理,小刘进一步介绍说,梯田采用的无动力半自动灌溉方式,主水渠沿等高线开凿,坡度约三十度,在水渠分水口处放置刻有不同宽度的凹槽横木,按先祖留下的规矩,指派专职的“沟长”负责沟渠维护,也监督木刻分水器的公平使用,保障水流根据面积和需求进行精准调控,从而实现对所有稻田的均衡灌溉。朴素的民间智慧,成为它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因素。

  老板娘招呼吃饭的吆喝声,打断了小刘兴致勃勃的介绍。因回程赶夜路,大家只好意犹未尽地转向饭桌。灶堂上悬挂的腊肉炒辣椒、稻田饲养的新鲜烤鱼、森林新采的各种爽口的凉拌野菜,配上香喷喷的竹筒米饭,简单却也是地道的哈尼族美食。概因梯田采用传统种植方式,不仅稻田养鱼、稻鸭共育,而且还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保证了每一道菜都是绿色食品,充盈着大自然原始、纯厚的本味,尤其是梯田特产的软糯香甜的红米饭更加诱人食欲,一桌饭菜,顷刻之间被大伙消灭个精光。

  告别回程的路上,总不免有种行色匆忙、依依不舍之感。眼中的美景、耳闻的故事、可口的美食,元阳梯田给人带来的视角、听觉和味觉的三重冲击,总在心中萦绕不去。细细想来,哈尼人在漫长生活实践中创造的这一人类文明奇观,的确无愧于传统生态农业的伟大创举和不朽典范。我们的所见所闻,不仅仅是一道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部用犁铧书写的史诗,是一种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生活方式和文化结晶;它带给游人的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节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生动课程,是一次对先祖的膜拜和超功利的深刻审美体验。

  事过一年,有人问起对元阳梯田的感受,我总是张口结舌、无以回应。因为相机里的画面永远无法还原它现场的壮丽景色,语言的描述永远找不到准确词汇定义它大美的组合细节。或许梯田最震撼人心的奥秘,只能用心去慢慢品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