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一年一度的马来西亚海外华文书市近年发展不错,除本地出版社和文教机构设立展位之外,亦邀请内地、香港、台湾和海外华文及英文出版社共同参展。此前从未去过吉隆坡,今次趁书展举办来参展及观摩,见识到马华文学的蓬勃发展,以及当地人对于阅读的热情。
马来西亚的人口结构较复杂,多民族杂处,融会而成独特且多元的文化地景。马来西亚海外华文书市至今已有十九届。来参展的,除了出版社代表和畅销书作家之外,还有文创品牌以及IP运营机构。书市开幕仪式上,举办了内地当红IP“哪咤”的电影纪念卡发布仪式,更邀请当地年轻人cosplay(角色扮演)哪咤和敖丙与嘉宾及台下观众互动,好不热闹。听说《哪咤2》在马来西亚甫上映不久,已成为当地票房最高的华语电影,可见东亚及东南亚地域文化相近,互相沟通和往来频密,文化相亲。
我们在马来西亚时,与当地传媒和出版业界同行见面交流,谈及是次书展人潮畅旺的原因,不仅因为展览规模和产品丰富(除了书和文创之外,亦展售零食和生活用品),更因为当地华文读者仍保持着阅读报刊和纸本书籍的习惯。对当地不少读者甚至是一些年轻人而言,在网络上观看电子书刊,或许并不如手捧一本纸本书或刊物那样畅快而有趣。纸本书相对平宜的定价,加之当地中小规模出版社愈来愈乐意为当地写作者提供发表和展示的机会,种种都令马来西亚书市近年呈现出日渐活跃的态势。
对于香港出版业工作者而言,此时亦是开拓市场的好时机。星马地区逾千万华文读者的市场,不论是读者或是创作者的培养,仍有不少潜力有待开掘。这里新世代的读者和内地及港澳的年轻阅读群体一样,追看畅销书作家的新书以及据此改编的电影等,在抖音、小红书等社媒平台上追赶时潮热点,而且从不吝在文创市集和动漫展上掏钱包。他们的审美旨趣和阅读喜好固然多元,但其中必然有一以贯之的共性,即是对“情绪价值”的向往。
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电影和流行音乐在星马地区不乏拥趸,在此基础上,若我们的出版物和文创产品,能精准把握垂类受众的特性及喜好,为他们量身定制主题式或限量款的产品(如在怀旧及重温的氛围中加添鬼马创意),星马读者或会再度发掘香港在地文化艺术的特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