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七日谈(澳门篇)/澳门的“艺术三月”\穆欣欣

2025-04-14 05:01: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安德烈.波伽利三月二十九日在澳门银河综艺馆举行演唱会。

  香港“艺术三月”包括香港艺术节、巴塞尔艺术展、中国饮食文化展等在春天绽放,演绎“艺术即城市”。

  三月的澳门,也有两场文化活动特别吸眼球── 一场纯粹的本地文化活动,另一场是近年少有的、真正具国际高度的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演唱会。

  先说澳门本地的。

  《艺术的故事》作者恩斯特.贡布里希(E.H Gombrich)说:“艺术并不存在,有的只是艺术家。”(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 as Art.There are only artists.)

  有人,才有艺术。艺术是人诠释世界、与世界对话的媒介。

  这是澳门出版的一套两册《只有文艺家──致敬澳门文艺家肖像画及人物故事集》书名的由来。

  二○二四年六月下旬,澳门画家、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监事长陆曦启动为本地一百三十三位文艺界人士画肖像的浩大“工程”,这些肖像作品由澳门基金会展出。由此又延展出另一项“工程”——二十七位澳门写作人,对每一位肖像人物进行访谈,总共写下一百三十三个人生故事,向为澳门文化艺术发展作出贡献的人致敬。

  长期以来,澳门的文艺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书中的文艺家几乎都经历了从回归前到澳门特区成立的重要时间节点。他们的故事,映照出澳门文艺发展的经纬。澳门人口少,却有众多文艺爱好者,形成今天两千多个文化社团的壮观局面。这与外人印象中以吃喝玩乐打卡的澳门大相径庭,更有些出人意料。

  一百三十三位文艺家,专职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占比少,文化艺术是他们为稻粱谋之余的精神安顿之所,因此形成澳门文艺自带纯粹清新的特质。追求艺术的道路各有不同,但低调、内敛、脚踏实地、默默耕耘是澳门文艺家共同的特点。

  我和吴志良博士共同担任本套书的主编,我负责统筹采写工作。不同于文学创作,非虚构写作要讲述真实的故事。在面对海量信息的互联网世界,如何把故事写得既好看又有深度,是写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真实的故事素材固然要靠受访者讲述提供,但从资料搜集、拟定采访提纲、访谈、整理编辑访谈素材到落笔成文,这背后却是写作者不断的思考:这个人物故事讲什么、怎么讲;如何能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写作者既要全情投入,又要忘记自己,理性地把握自己和被采访者、故事之间的距离。因为,读者喜欢谦恭的写作者。

  有太多令人一读难忘的故事:画作于二○一一年搭载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成为人类油画作品上太空第一人的苏民。澳门三位超过九十岁的文坛寿星冬春轩、李烈声、鲁茂的精彩人生。冬春轩先生的专栏每天在《澳门日报》副刊和读者见面;李烈声先生的三及第文章(文言、白话与粤语混合书写)堪称一绝。当年粤剧大师新马师曾点名要和粤剧演员曾慧同台的故事。《澳门日报》陆波社长为人熟悉,但当年陆社长如何和《澳门日报》产生联系却未必为人所知。陈巨来得意弟子、陆澹安后人陆康为何独具名士风范、曾经以编辑文化大家王世襄《明式家具》一书挽救了整个古老家具行业的黄天……筹备此书期间,有一位画家伍沃江先生离开了人世,采写稿是靠伍太太的叙述写成,这篇文字题为《可以没有钱 不能没有彩墨》……

  吴志良主编为本书作序,提及“这是一本属于澳门的书,也是一本献给世界的书”,总结出澳门的文艺家立足本土,心向世界的胸怀。至此,这似乎又不仅仅是一场澳门本地的活动了。澳门一直是连接世界、融会东西方文化的城市。三月二十九日在银河综艺馆上演的安德烈.波伽利演唱会,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澳门的国际性。

  对波伽利,我自带好感。结婚那年,友人送我们一张波伽利的CD。此后,这张CD陪伴过我们很多个寂静的夜晚,我总是等下夜班的丈夫回家,聆听“上帝美声”,洗涤一天的俗务凡尘。另一件对波伽利印象深刻的事是二○二○年疫情期间,他在米兰大教堂的《希望之歌》线上音乐会,创下古典音乐直播观看纪录。当时我冒出在空无一人的澳门大三巴牌坊前做一场音乐会的想法。当然,只是想想而已。

  这就是波伽利,上帝赐予他美声,他让古典跨越时代而来。用流行的话说,他的演唱具时代价值,符合这一代的审美。少年失明,他失去了看见世界的能力,却践行了父亲给他的信念:“让世界看见你”。最令人折服的是,他能唱整齣歌剧,看不见乐谱,就一句句学。

  澳门银河演唱会曲目安排得当,兼顾了古典乐迷和音乐“小白”,雅俗共赏。歌剧选段外加《MY HEART WILL GO ON》《TIME TO SAY GOODBYE》等,大众耳熟能详。又借科技实现波伽利和老师巴伐洛堤隔空对唱,既难得又走心。父子同台《FALL ON ME》也是卖点。小波伽利具雕塑感的面孔,像精致的意大利皮具,毫无瑕疵。儿子有台型也有技巧。不过,当技巧不着痕迹之时,就显示出他老爸更胜一筹的实力来了。还是我朋友形容得好,老艺术家唱到这个份儿上,仍然诚意满满,就像姥姥纳的千层底,一针一线,不欺场,绝没有糊弄。

  演唱会当晚赶上“倒春寒”,兼夜雨凑兴。银河综艺馆超过万人的大场,据说当晚观众近万,朋友买最贵门票(售价二千八百八十澳门元),是托人“扑飞”而得。演唱会前十天,主办方又开放了场馆三楼座位售卖,票价三百二十元,依然销情大好。场馆音响是超一流的,三楼座位视听无死角。我形容当晚半个朋友圈的人都在场了,还有很多无视倒春寒、盛装出席的外国人,她们把晚礼服穿出了地中海阳光般炽烈耀目,真好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