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七日谈(上海篇)/一个时代的背影\徐锦江

2025-04-15 05:02: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上海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一景。

  人生一辈子,我们终将明白,不是活过了什么,而是记住了什么。今天,当内地恢复高考后八十年代的第一届大学生大部分退休之后,我们究竟记住了什么?

  我们是苦难的一代。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贫困年代,有些人吃不饱,穿不暖。我们生长的那个年代,也正逢艰难探索的困难时期,年夜饭可能还不及今天随随便便的一顿美餐,衣服是老大穿新老二穿旧老三穿破。我们的大学时代,为了图书馆的一个座位可以争得面红耳赤,为了买一本心仪的书宁愿啃几天馒头酱菜。我们入职的时代,喝一杯十块钱的咖啡是奢侈,想要有一个独立的蜗居是奢望。我们奋斗的年代,无爹可拼,也不知道什么叫“佛系”和“躺平”,只能在大时代的激情裹挟下努力再努力,靠知识改变命运。

  我们又是幸福的一代,因为赶上了那个春天。我们的幸运在于高考。点着一茎油灯苦读的农村孩子,躲在阁楼里复习的城市平民,从乡野,从市井,从东南西北,来到一个名叫“复旦”的地方,毕业时不仅包分配,还可以挑选单位,工作后赶上了福利分房,赶上了可以购买低价商品房,赶上了公派出国和自费留学,赶上了有机会大展宏图幹一番事业。毕业后,我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寰宇内外。虽然没有成为文坛泰斗、学界巨人,却也在自己不同的领域和岗位上精耕细作,留下了不凡的业绩。我们没有大富大贵,却能安身立命;没有大红大紫,却能各美其美;没有完成年轻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却能在文字的家园中抚慰躁动的心。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过得不好不坏,不鹹不淡,但正是这样一群人,成为改革开放大时代的中坚力量。今天,我们退出江湖后,大多数人还能靠一份稳定的退休金颐养天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同样,没有比较,也就没有满足。我们知足,知道漫长中国历史上其实这样的好时辰并不多,知道那个时代最好地安排了我们。

  当然,我们也有小小的遗憾。身为中文系学子,我们的几把刷子多半是一手好字和几本著作。有人把旧体诗写得滚瓜烂熟,有人把王羲之临得几可乱真,有人把管子说得头头是道,有人把报纸办得洛阳纸贵,但也仅此而已。我们中大部分因为狷狂,因为敏感,因为自恋,因为昏庸,因为閒散,因为怯懦,没有本事识别仕途波涛,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活成这时代最幸福的样子。

  我们的命运是和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代人的背影,我们没有什么特殊遗产,有的是散不尽的书,是对审美的固执,是或许也有真知灼见在的家国清谈,是一个普通集体对改革开放年代的怀望,是作为类的存在对资本和技术狂飙突进的忧虑,是对世界和平与正义的呼唤,是让历史走上正轨的信念。

  我们想要成为一个模范的集体。苦心孤诣编写《1980我们这一届》此书,抱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愿景,不让一个同学掉队,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回答为什么要出这本书、这本书有什么价值时,有同学说:作为恢复高考后八十年代的第一届大学生,要知道,那时上海的复旦录取分数线是高于清华、北大的,我们可以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存真留影。有同学说:入校迄今四十多年,几乎和改革开放同步,回顾基本定型的一生,不仅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也是对时代的一个交代。

  当然,最大的意义还在于我们自己。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终点,“铺采攡文”是中文系的基本功,但这篇再版序却选择简单素朴的文字表达,为的是契合我们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的心境。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元宇宙、ChatGPT相继登场,人工智能成为趋势的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不能相认。但我们却仍然坚信技术无法取代人文,人脑比电脑更有价值。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在现实中,魂在屏幕里”的时代,网红当道,短视频风靡,ACGN流行,但我们却仍然喜欢原味的具身世界和士大夫从前慢。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咖啡成为日常饮品,房子越住越大,包装越来越精美的物质过剩时代,消费主义甚嚣尘上,体验经济买椟还珠,颜值正义和情绪价值成为生存密码,但我们却仍然崇尚自然、合理和内在精神。

  今天,当伪事件和伪名人盛行,后真相、后现代、后人类接踵而至,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仍然恪守着传统,只承认真正的学识和范式;许多人仍然怀念纸媒的黄金岁月,坚信阅读的磅礴力量,锲而不舍地寻求着最后的真相;更多人为了一个重病的同学,不管条件好坏,都要献上一份同学情,为的是向这个社会重申爱的存在和集体主义理想。

  今天,当全球化受阻,经济不再持续向上,市场不再激情澎湃,社会流动性逐渐减弱,纷争的世界使未来不再那么确定的时候,我们更加怀念那个理想主义的年代,那个真情流露、机会均等、创造奇迹、意义确定的年代。

  今天,当年轻人不再那么容易被概括、被代表,我们会说,好得很!当年轻人用“悟空”和脱口秀来排遣自我,吐槽社会,我们理解!而当毕业生以考公考编成功为人生理想时,我们却说:年轻人的世界应该更宽阔。

  有一句诗写得好:“大风吹来世界的声音,老人能听出其中的摧毁。”

  八十时代已成为不可能,但下一代仍然要往前走。

  祝愿孩子们能嗅到未来的气息。

  但请记住:一个时代的背影。

  或许,我们只是自己记得。

  我们这些时代的老人。

  (《1980我们这一届》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