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生看病有“学问”吗?答案是有。
四十多年前我念大学时,有一天夜里突然上腹剧痛,那时还没有打“120”一说,只能在床上翻来滚去挨到天明。早晨起床去厕所方便时,发现小便如同红茶颜色,同学马上送我去了校医院,医生判断是急性黄疸性肝炎,又把我送到当地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当时还没有B超等先进设备,我记得是做了一个胆囊造影检查,医生判断是胆总管中有结石,使得胆汁向肝脏反流,引发黄疸肝炎。在医院输了两天液体后,我小便的颜色就正常了,身体也没有了病症。第三天查房,一个带了一群实习生的医生对我说:“小伙子,你胆总管里的结石需要做手术取出,你年轻,身体素质好,不用输血,很快就好,准备手术吧。”我什么也不懂,瞪着惊恐的眼睛点了点头。医生走后,我邻床的一个老人家,慢慢地踱到门口,关上门,轻声地对我说:“小伙子,你还年轻,不要轻易动刀子,可以先试试别的方法,譬如中医的排石汤,若不成,再动手术也不迟。”我听了老人家的话,找到医生说自己不想做手术,想先吃吃中药试试。出院以后我就回学校上课了,中药也没吃。
我住院期间认识了邻床老人的儿子,有一天在校园里碰到了他,他说他爸爸去世了,告诉我他爸爸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是我们学校现代物理系的教授。四十多年过去,我至今时常想起这位老人家,感念他的提醒,让我躲过一刀。那时做胆结石手术需要剖腹,不像现在只是微创。
我毕业入职体检时,做过全面检查,身体健康,也没有提示胆总管有结石。我曾与医生朋友讲起这段经历,他们说我当时有可能得了急性胆囊炎或是黄疸性肝炎,也有可能是胆总管结石症,输液消炎后结石滑落了。
二十多年前,我工作的单位搞了一次员工体检,医生摸了摸我的脖子,说有“东西”。于是我就找到了北京一家肿瘤医院B超室主任。这位主任检查过之后说:“是恶性结节,做手术吧,做完手术后把病理结果告诉我。”有了以前的经历,我变得聪明了,马上托人找到另一家很有名的医院的B超室主任,告知他肿瘤医院的B超室主任的判断,请他再检查确认。我再三要求他检查,他也就不好拒绝。B超室所有医生都凑到电脑屏幕前察看,这位主任一边滑动探头,一边说:“不像恶性的,我看着不像,你们看呢?”大家也都说:“不像。”
到底是良性结节还是恶性结节?结论是一比一。我于是又去了一家军队医院,没有告知医生以前的检查结果,报告出来后,结论是:甲状腺多发结节,随访。医生认为多发性甲状腺结节,一般都是良性的,不必担心,一年覆查一次便可。
三次检查,结论是二比一。我就按照医生要求,每年覆查一次,三十多年过去了,结节大小、形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看完我讲的故事,你可能也明白了请医生看病的“学问”,即:第一,有病要及时看医生,不能拖,疑似重大疾病,建议首选西医;第二,最好找专科医生或专家看;第三,不能凭一次检查结果就决定治病方案,最好再进一步确认;第四,重大治疗方案不能只听一个医生的意见,要多听几个医生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