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杏花枝头春意闹。\新华社
喜欢“杏花春雨江南”一句。拆散来看,六字皆成好意象;合在一起,又是绝佳养眼的好画面。
杏在吾乡是寻常植株,寻常却讨喜。故里有杏,种在水边,二三月,杏花早开,远看是雪,是喝了点小酒有点微醺的雪,带有稍稍的粉在。杏花绽放,风一拂,瓣瓣飘落,意象就更美,杏花瓣落在了脚下的溪水里,有草鱼跃出水面去吞咬,好不安分的鱼,跃出水面的瞬间,阳光照在鱼鳞上,一道亮白,似银刀。那时候,我就想,吃了杏花的鱼,也许肉质更细嫩,腥气全无,实因那些瓣瓣落花改变了鱼的体质。
杏花的美,不仅在于它隔着太阳看,粉白无瑕,像是春日一场盛大缤纷的雪事。更在于它隔着月亮看亦绝美,杏花透月,有接近玉质的美感,难怪汪曾祺先生说:“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旧时春日,家里有一架可移动的地锅,杏花开时,祖母就央人把地锅架到树边去做饭,祖母喜欢做的一道菜是地锅豆腐,搭配一些春日的时蔬来烧,当然也烧一些河鲜。祖母在地锅里煮豆腐的时候,锅铲与铁锅之间形成的奏鸣曲,加之锅中美肴的袅袅香气,会把树梢上的杏花馋得飞身以赴,落在了锅灶内。祖母亦不会把这些杏花捡出来,姑且与豆腐一同煮,杏花阴里煮豆腐,有大俗大雅的美。
提及杏花,就不得不提古诗词中所言及的“红杏”,譬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就连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言及稻香村兼提杏花,说:“有几百株杏花,盛开时如喷火蒸霞一般。”杏花真有红的吗?
显然没有。此处的“红杏”显然并非指杏花是红色,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是想像派。而是说杏花开的时候,枝头阳光大好、花放千树似锦,有通感的成分在,是心情赋予了杏花是火红的颜色。
说法二:是婉约派。说是用红杏来指代女子。所谓“红杏枝头春意闹”,说的是春日里的女子待字闺中,有对春日和爱情的无限向往,搔首踟蹰,心向往之,可谓“春意在怀”;至于“一枝红杏出墙来”和后来被用滥了的“红杏出墙”,不用解释,大家即知何意。《红楼梦》中,稻香村里的李纨冷清落寞,却伴有几百棵如此喧闹欲燃的杏树,此“杏”是谐音“幸”,后来,李纨教育贾兰成才,复兴贾氏一门,可谓“极其幸运”。
杏花好,人观杏花,心有千千结,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种杏花风情。其实,换一个思路想,一树那么美妙的杏花,被人说三道四,对杏花是有失公允的。怎么办呢?树大招风,花美招流言,有杏以来,何止千年万年如一瞬闪过,大风摧枯拉朽,吹落了杏花,更吹落了不为人所知的流言蜚语,如杏花飘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