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准风物谈/无为茶\胡竹峰

2025-04-23 05:02: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十四岁读《老子》,如今快四十四岁了,时间过去三十年。三十年前读《老子》不敢说懂,三十年后读《老子》还是不敢说懂。好歹明白些道理,譬如上善若水,祸福相依,柔能制刚,譬如大巧若拙,功成身退,和光同尘,此外还有厚德、不争、无为……

  我是旧派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少年光景爱之弥深。虽说如今越发滚滚红尘,奈何心里向往的还是“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的幽情。偶尔也能享受到觥筹交错、酒酣耳热的快意,可惜别肠太短,几十年不离不弃的还是一口清茶,以壶盛之、以杯泡之、以碗载之、以盏分之,器物或大或小,或新或旧,但那一缕芬芳永远可人。茶道大有深意,深意在厚德、不争、无为……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更妙在近日在无为饮得无为茶,无为白茶。

  无为的地名,传说始于三国时。因境内沟渠众多,不利于骑兵,使得曹操有无为之慨。北宋时,江南设太平府,江北置无为军,希冀天下安于无事,遂取无为而治之意而冠之。此名深藏大巧若拙的智慧,如同城头铜壶滴漏的刻度,看似放任光阴流转,却将日月更迭的玄机尽收其中。

  无为茶属白茶,如此极好。无为二字出自《老子》,白字《庄子》有录,是为:“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无为白茶,喝进嘴里,也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感。茶泡在玻璃杯里,亦如空室洒满阳光,灵性自然通透剔透。

  那日在无为三公山、牛王山,窥见无为意。茶树在花间自适,采茶人指尖轻旋,嫩茎应声而断,脆响似古琴弦动。这般采摘讲究三不取:未展旗枪者不取,虫齧风伤者不取,晨露未干者不取。只取一芽一叶,只见一颗颗青葱的茗香落入挎篮。

  四月春山欣欣向荣,四月茶人也欣欣向荣,鸡犬相闻,摊青、杀青、揉捻、干燥,各自茶意,翻炒声如春蚕食桑,倒比庙堂高悬“清静无为”匾额更近道法。

  揉捻最见功夫,疑心老茶工暗合太极之势,将山岚云气揉进肌理。待茶形舒展而蜷曲,恍若目睹庄生化蝶的某个瞬间。

  几个茶客清水泡茶,没有繁文缛节,坐喝看山,看牛王山,眼前红肥绿肥,红花绿茶。注水入杯,茶叶翩然在杯底,嫣然是敦煌壁画飞天仕女裙带,那些曾被揉捻的叶脉,渐渐舒展成洛水神女的云鬓。静静看茶烟袅袅化作龙蛇笔意,散作满天星斗。这般无为,原是天地间最精微的作为。

  茶汤第二泡最妙,像褪去华服的魏晋名士。倘或水太热,初泡浓烈时,几近周处斩蛟,二泡的甘醇似陶潜醉菊。茶汤落入喉腹,仿佛山雀啄破窗纸,携入松风与茶香缠作一团云雾。

  离开无为时,车过西河,心里生出一回文联,西河春早春河西。正欲对出下联,大费周章,怕失了无为之旨,索性作罢。一路无话,或睡或饮,茶汤入喉,始觉清苦,俄而回甘,终归于无味之味。恍见茶山云雾聚散,方知所谓无为,原是顺应四时的从容。

  附记:夜里饮得无为茶,心头起了有为心,补全拿回文联──

  西河春早春河西,无为境古境为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