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念着好旺角的种种好,一路朝着店面走去。进得店里,觉得有些不同了,门口麵档的师傅们年轻了不少,收银台的老太太换成了大姐,以前只收现金,如今八达通微信支付宝全能;灯光桌椅似乎有所更新,菜单餐牌也从简单的粉纸楷体变成了奇怪字体加配图。一落座我就想起来,二○二三年初我来吃麵时,老板娘就说要退休不干了,但店舖会转出去,不会结业;她又加了句说,至于出品如何她就管不了许多了。如此看来,想必这好旺角已非当初一九七一年开业做了五十馀年的班底了。
虽然内心忐忑,但既然入座,也只能点单了。服务员阿姐递来一杯热水,看杯子和餐具也都更换,看来此地确实易主了。我按老习惯点了虾籽捞拼牛腩捞,又要了份腩汁白灼菜心。没多久,麵菜皆至,赶紧尝了一口,麵过碱的步骤做得依然不错,无甚异味,但面条偏软,无香气,虾籽也不似以前足量鲜香了;牛腩则是肥得腻,瘦得柴,吃得噎嗓子;菜心选料偏老且未煮透,菜茎让我吃得十分费力。匆匆吃完,结账走人,想问此店是否易主,但终究没有问出口。走出店门,一头扎进旺角的市井尘嚣中,心里倒没有怒火,只是无尽蔓延的遗憾让我难以自拔。想必老板退休后,一些老师傅也都退休,製麵的步骤大约是传于新店舖的人了,但要把一门手艺做好,可不是按部就班初学就会的。所谓“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如若不将标准立住,又无心钻研练习,到最后只会没入平庸,成为无数再普通不过的街头云吞面馆之一。
短短一个傍晚,竟收获两种遗憾,遗憾没买到陈意斋的燕窝糕,但改日再来就能弥补这遗憾;遗憾好旺角终于未能延续当年班底和品质,这个遗憾想必难以弥补了。香港的老店这几年关门的越来越多,比如年初结业的罗富记──我常在身体微恙时去他们家买粥喝──前几年结业的老店更是多到数不过来,其中不乏优秀者,令人扼腕叹息。也许这是下一代接班人自己的选择,也许这是时代发展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又或许我们只是经历其中才觉可惜?回过头看,消失在历史中的名店千千万,或许不该太悲观?但我想我并不是悲观,信息社会的发展速度是以往难以想像的,我们在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方式中丢失的未必是应该被淘汰的,相反可能因为我们走得太快,错过了许多值得驻足欣赏的风景。
不过,如果达不到原店的水准,借尸还魂就大可不必了,一是砸了数十年经营创下的商誉;二来又让食客大有人面桃花之憾。借尸还魂不啻鞭尸,不如换个品牌经营,让逝去的老店就此入土为安,存点美好记忆在心中也算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