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缤纷华夏/贵州之味在于山\伍俊飞

2025-04-29 05:02: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朝霞未尽时,我随友人攀行在烟雾缭绕的云帱山。青翠碧绿的苔藓铺满石板路,松茸裹着露水,牛肝菌渗着赭色浆汁,竹荪拖着白纱裙裾。友人折了一段木薑子枝递过来道:“贵州人做菜,总会洒上草木香。”碎叶在指间搓出辛凉,恍然悟得高原灶台上的秘密──所谓黔菜,原是天地赠予贵州人的山野珍馐。

  忆起黎平街市上搭棚煮鱼的侗家。酸汤在铁锅里翻着胭脂色的浪花,细鳞鱼如素绡裁成的柳叶。阿妹舀勺山泉水添汤:“这酸是野番茄与米汤在杉木桶里酿成的,胜过超市里售卖的陈醋。”山桐子油点入的刹那间,辛香与酸冽撞作满谷松风。忽记陆羽《茶经》中煮茶“用山水上”之说,贵州人却将山水化作了味蕾上的享受。谚语道“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这酸汤能叫人筋骨生风,步履如飞,原来主要仰仗山泉水的功劳。

  山间茶园里,姑娘们背着竹篓采撷九仓茶。芽尖凝着露色,新潮厨师将其与土鸡蛋同炒,青碧间杂嫩黄,恍若春山初醒。铁锅腾起青烟时,茶香与蛋香融作混沌初开的气象。置于唇齿间,韵味绵长,竟较都匀毛尖炒蛋另有一番风味。友人笑说这是“道法自然”:“茶叶可以烹煮,也可以煎炒,因地制宜,反而吃出些仙气。”石桌上摆着抹茶糕点,碧玉色里嵌着野核桃仁,恍若将整座茶山封进了方寸之间。这般吃法令我想起宋人点茶的古意,却又更添几分西南地区民族的率真。

  日影西斜时拜访半山腰上的酒庄。主人家以铁皮石斛煨汤,瓦罐里浮着灰灰菜与野百合。琥珀色的汤水入喉,隐隐散出山坎蕨菜的清气。“你看这石斛根鬚可像龙爪?”他指廊下晾晒的药材,“长在绝壁上,吸千年云雾,当然比平地的多三分灵性。”说罢端上来烟霭蒸腾的竹筒饭,新伐的毛竹裹着紫米,飘来竹膜清甜的香味。随后上桌的仙人掌炒牛肉,仙人掌如秋葵般滑润,牛肉如粉丝般酥嫩,沁透了高原的星辰风霜。

  暮返贵阳,歇脚街头,却见厨师操铁铲如挥毫泼墨,米饭、酸萝卜、折耳根、青豆、石耳、腊肉、红辣椒纷飞入锅,火舌舔舐,在市井中生出野趣。食客围坐矮櫈,吃得满头大汗仍不肯停箸,询问美食名称,答曰:“人间真味怪噜饭!”品尝一口,不由感叹“桂林山水甲天下,黔州食材绝万方。”那些在云雾里生长的菜蔬,在岩缝间觅食的牲畜,在晨露中舒展的菌蕈,本就是大山的精灵所化。所谓黔味,不过是莽莽苍山借人间灶火,蒸煮出的一味地气天香。

  夜来到广场閒逛,遇见老年人载歌载舞,配乐如同苗寨铜铃与山溪唱和。在小摊旁坐下,觅得一包刺梨干,含一枚在口,酸涩过后,自有清甜从舌底渗出,恰如黔中食事,总教人在红尘烟火中品出桃源山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