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金石来找我聊天,顺手给我带了一袋他做的茶。简包装的牛皮纸袋,里面镀了铝箔,袋心是镂空的,可见里面茶型蜷缩,张牙舞爪,一股山野相貌。袋子的背面是金石手书:“丹崖大兄品饮,自然生长,黄山君红。乙巳三月,金石记。”金石的字俊雅,写的是隶书,对于金石的字之好,我丝毫不惊讶,他精于碑帖拓片十馀年,单单是薰陶也了不得了,何况是也练了。
次日,拆袋来品金石送来的黄山君红。用的是盖碗,温杯烫盏之后,茶投进去,摇香,一股红茶独有的果香飘出来,不用泡,即知是好茶。冲泡后,果然香气高扬,这款红茶竟然有岩韵,料想定是生于荒野乱石之间。
金石是自己做茶的,除了茶,凡事他都喜欢参与一把,碑帖、合香珠、古法洗发粉、香道等,不胜枚举。我喝过金石做的绿茶,回甘迅猛,茶型亦不佳,用他的话说是“卖相不佳”,但他做的茶似乎从不卖,而是分享于众友。主打一个“好玩有趣”。比如这款黄山君红,我怀疑压根在茶界都没有这一号,名字也是金石自己取的,看茶型,枝喇八叉,像个山野中不修边幅的人,但这丝毫不影响茶的口感。这款茶,我用盖碗冲泡九次,整整一个上午,中午吃了饭回来,再泡一道,仍有余香,足见,金石的功力了得。他写字力透纸背,做茶也九道不竭,绵绵若存。
按理说,春日里,应品饮绿茶,主打一个鲜爽。把春日的气息都请进口腹,融入身体里,抵销一些去年冬日留下的浑浊与困顿。喝了金石的黄山君红,竟也这般上瘾。
我把这道茶的残茶拿出来,放在白纸上,宽大的叶片,灰褐色如栖着一根根鸟羽,有的还带着些许的梗,像极了鸟爪,这是此茶力道迅猛、回甘快捷的关键因素所在。眯着眼睛看这些残茶,又像极了碑帖中的铁画银钩,恍惚之间也走进了碑帖气韵之中。
有时候我想,认识一个人,假如他是一位作家或书法家,不妨读他的作品。假如他是一个茶人,不妨品饮他的手工茶。品饮金石茶的过程中,仿佛可以感知金石拓一面碑文的全过程,他用的不是扑墨拓法,太直白了;也不是蜡墨拓法,有些烟熏的油腻感;而是擦墨拓法,湿纸铺碑,棕刷轻擦,皮锤敲打,再用笔在拓版上蘸墨,如是再三……这些过程,好似茶叶是茶的萎凋、茶锅里揉捻、在笼屉上慢慢发酵,再经过一步干燥方才做成一样。
黄山我去过多次,山峦苍翠,烟霭缥缈,自是好生态。好山出好茶,方圆百里的茶,叫上名叫不上名字的数不胜数,有碑帖气韵的茶,这还是首次品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