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生活过的朋友大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国内的亲友们来问“这个东西这个品牌在你们那里好买么?便宜么?听说是你们那里生产的。”
可以理解,都想到原产地国购买,一是觉得质量有保障,二是也许会便宜一点。然而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却让我有点啼笑皆非。
先是一位开咖啡店的朋友发来一张牛奶拉花缸的图片。拉花缸上印着有点像埃及帝王谷壁画一样的花纹。朋友说,纯钛的,原价两千多人民币,打折后一千五。然后又补充了一句──“你们德国的。”
按我对朋友的了解,她应该是觉得这个价格有点贵,看能不能在德国买便宜点。然而我脑海里满满都是问号──这个壁画风花纹,像是心目中根深蒂固包豪斯风的德国人喜欢的设计么?这个价格,是实用主义德国人会购买的价格么?而这个品牌的名字也更像是意大利语或者西班牙语。除了“纯钛”这种技术性字眼听起来有点“德国”,其他好像跟德国没什么关系。所以,它真的是德国货么?
于是我简单在谷歌上搜索了一下,看看哪里能买到。不出意料的,展示售卖这个壁画风拉花缸的主要来自国内电商网站。为了再确认一下,我问了问ChatGPT关于这个品牌的信息。信息显示,制造这个牛奶拉花缸的品牌厂家注册地是中国某省市,并不是所谓的德国产品。
我把我知道的信息告诉朋友以后,朋友大呼上当,立刻打消了购买的念头。
类似的情况还不止这一次,另一个朋友拿着她给父母买的所谓的“德国产”护眼保健品来找我。她的目的仅仅是想了解一下这个保健品药厂的情况,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我依然把品牌名和产品信息在谷歌上搜索,但发现这个所谓的德国保健品却并没有在德国任何线上或者线下的渠道进行销售。这立刻在我脑海里敲了警钟──如果是正规德国生产的保健品药品,肯定是有正规的许可和资质的,那为什么不在德国销售而只在中国销售呢?
经过几番认真地网上搜索和信息收集,才发现这只是一个注册在德国的商标品牌,品牌广告中列举的多项专利和销售宣传信息则来自保健品代工厂,一切信息都非常的模糊混乱。总而言之,这应该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正经德国市场上销售的保健品。但如果你真的要投诉厂家,他们可能又拿得出一些“擦边”证明来证明它的德国“血统”。
不管怎样,又是一起让人头痛的“真假德国货”事件。诸如此类,从药品保健品,到餐具杯具,以及铁锅刀叉,防不胜防。
人们喜爱德国货,不良商家却利用信息差和德语语言障碍来赚钱。所以,大家一定要擦亮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