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英伦漫话/不止于艺\江 恒

2025-05-22 05:02: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威廉.莫里斯设计的家居纺织作品《草莓小偷》。

  伦敦日前举办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设计大师威廉.莫里斯主题展,展厅里令人眼花缭乱的柳树、黑刺李和繁笺花等图案,勾起人们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潮的回忆。

  提到莫里斯,人们会联想到他标志性的花纹设计,比如其代表作之一的雏菊图案威灵顿雨靴,充满英伦田园风,让人耳目一新。他的这种艺术天赋,早在年轻时为自己打造新家“红屋”便已展露,当时流行在建筑外墙上刷一层厚厚的灰泥,但他摒弃枯燥沉闷的装饰,直接采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裸露红砖并一举成名,迄今“红屋”仍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象征。到了中年时期,他开始沉醉壁纸印花的设计,随着一八七七年他在牛津街开设自己的设计公司并接受英国皇室的装修委托,他的名声很快在社会精英中传开了,就连俄国沙皇也慕名订购了他设计的郁金香主题壁纸,用于装饰圣彼得堡冬宫的房间,那些幸存下来的一百多年前的印花图案,在今天看来还是精致又时髦。

  真正让莫里斯走红却是在他离世之后,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他的设计作品版权到期,大众市场掀起了“莫里斯狂热”。例如时尚用品公司Laura Ashley在伦敦南肯辛顿开设了第一家品牌店,莫式风格的花朵窗帘和靠垫大受欢迎,风靡了那一代的英国家庭。之后莫里斯独特的、有时还点缀着偷吃草莓的知更鸟的花卉图案,从地毯、墙纸和灯罩,到围巾、外套、手杖及马克杯,几乎随处可见,甚至他设计的玫瑰印花亚麻布被用来装饰英国皇家海军潜艇的座椅。用艺术评论家的话说,莫里斯的设计就像电影《异形》一样,图案可以落在任何东西上,并完全占据它们的宿主,无论是杯子还是潜艇。

  实际上,莫里斯留给世人的除了壁纸和织物等工艺美术设计贡献,还有两个常被忽视的文化遗产,其中之一便是文学创作。尽管业界对他写的某些小说评价不一,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从二十四岁发表第一首诗,到去世时完成最后一部小说《大洪水》,穷其一生未离开过文学创作。其作品涉猎的题材广泛,包括:一系列讲述希腊和中世纪故事的诗歌《世俗的天堂》、抨击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和想像未来社会美好与富足的小说《乌有乡的消息》、讲述一个人类王子寻找梦想事物的奇幻故事《世界尽头的井》,以及讲述少女在森林精灵指引下乘坐魔法船游历巨湖诸岛的幻想小说《奇迹岛的水》等等。特别是以《世界之外的树林》为代表的一系列富有想像力的小说,以完全虚构的幻想世界为背景,是复兴中世纪浪漫小说的尝试,并且对后来C.S.路易斯的《纳尼亚传奇》和托尔金的《霍比特人》等奇幻文学产生了影响和启发,也被公认为奇幻小说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叶芝曾经形容莫里斯是现代最快乐、最幸运的诗人,因他创作的诗歌和故事中的人物都怀着沉重而甜美的梦。从莫里斯的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在多部书里赞美了生命之树、泉源等,这些恰恰代表了万物皆源于水,而水创造了长久和幸运的生活,他就让他笔下的“流浪者”去追寻梦想,就像《空心地》《大洪水》等小说中的人物,追寻自然而然的幸福之梦。

  莫里斯的另一个遗产,是他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经历和生活环境,向世人证明不能因为出身和阶层而定义一个人,并在社会主义理念引领下,致力于将艺术大众化。他在一次讲座上曾说:“文明世界应该有一种新的、辉煌的艺术,由人民而创造,为人民而服务。”这些学说直接影响了萌芽于二战之后的左翼工党哲学。而他本人也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不遗余力地推动艺术生活化,激发了影响至今的艺术为大众服务的思潮,并把高雅的艺术带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如今,英国国家肖像博物馆收藏了他的肖像以纪念其卓越贡献,在东伦敦,他的肖像被制成瓷砖贴在街边的建筑上,成为街头艺术的一部分,真正实现了他倡导的从艺术回归大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