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Affordable Art Fair Hong Kong 2025首日入场欣赏不同风格的画作,忽然在一当眼处,见展墙上引用了达芬奇名言,引起笔者不断思考。
“Painting is poetry that is seen rather than felt, and poetry is painting that is felt rather than seen.”(绘画是可见的诗,诗歌是可感的画。)
──Leonardo da Vinci
这句跨越五百年的艺术箴言,揭示视觉与文字艺术之间的奥秘。笔者觉得极具启发,再反复思考,认为若要真正读懂艺术品,我们需要经历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见山是山”。初接触艺术的观众,也许会停留在最表层的认知。面对一幅画作,最常见的反应是:“这画的是什么?”就像品酒时只分辨“这是红酒还是白酒”,尚未触及艺术的精髓。
第二层是“见山不是山”。这正是达芬奇所揭示的境界。当观众开始说“这幅画让我见到诗一般的意境……”时,艺术就完成了从视觉到情感的跨越。
第三层是“见山还是山”。资深艺术爱好者往往能更进一步,他们既感受到作品传递的情感,又能欣赏艺术家的创作手法,比如理解画家为何要用厚重的油彩堆积来表现情感的力量,或诗人如何通过特定的诗句组合营造画面感。这时,艺术回归其本质,因理解、感悟而焕发深意。
笔者觉得,达芬奇箴言也具现代启示,打个比喻,在王家卫的镜头下,电影中的画面如诗境界;记起一句“钻石恒久远”──广告宣传口号,即唤起钻石晶莹的画面。
艺术的欣赏,正在于它能超越表象,达至跨感官艺术认知,从达芬奇时代到当代,这一道理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