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蟹酿橙。\作者供图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文化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对中华饮食文化更是影响深远。宋代分北宋及南宋两个时期,北宋建都汴京(开封),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一一二六年),金人攻入汴京灭宋,宋室南迁至杭州,改州治为行宫,后升格为“临安府”,成为南宋的都城。
两宋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在两汉外立国最长的王朝,而期间,由于陆上丝绸之路被隔断,东南海路成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盛况超越唐代。
北宋徽宗皇帝赵佶,在书画艺术上才华横溢,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书画名作,特别是他的瘦金体书法。宋皇室中最高级的圣诞盛宴,是庆祝皇帝、皇后和太后的生日宴。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记载了“炙骨头”这道宋室御用名菜,是宋徽宗寿诞“天宁节”御宴上的第二盏御酒的下酒菜肴。宋室南迁后,这道菜成为临安(杭州)城中酒家的名菜。
宋代流行羊馔,据宋代蔡縧所作《铁围山丛谈》中记载,北宋王朝建立后,吴越王归降,到汴京拜见宋太祖,御厨脍匠“取羊为醢以献然”,即仿吃鱼生般,细切生吃羊肉片,称为“旋鲊”,宋太祖大悦,从此旋鲊成为北宋和南宋宫廷大宴中的菜式。另外,在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有记载,“鳖蒸羊”就是用羊肉汤来蒸甲鱼,肉质酥烂汤汁浓,其鲜味无比。
江南地区的羹脍菜肴,在古代南食中早已远近驰名。到了五代十国,中原地区仍是战火不断,位处江浙地区的吴越国,人们却得到了几十年的安定生活,使地区的经济文化有良好的发展,包括具江南特色风味的菜肴逐步形成,酱油酿造、製醋、酿酒、植物榨油等技术已趋成熟,而葱、薑、蒜等亦已在烹调中广泛利用。
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从北方及中原迁来的皇室大族和豪门贵胄,仍然控制了国家的政权和社会财富,他们带来了奢华生活的风气,对杭州及江南地区的饮食影响深远,也带来了不少的中原和北方的烹调技术。南人食米,北人食麦,北方的麦食文化随着宋室南迁而传入,大大地丰富了杭州的面食、饼食和点心;而本来平实清淡的江南菜肴,烹调技术趋向更细腻,用料也更多元化,使杭州菜逐渐由纯朴的农家风味,转化成以官府菜和文人菜为重心的风格。这段南宋的历史,是杭州菜的一个飞跃性的发展阶段。
南宋的吴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撰写饮食书籍的著名女厨师,《吴氏中馈录》是以她的姓氏命名的菜谱专录,古代称在家中掌管厨政的妇人为“中馈”。这本古代菜谱书至为珍贵,书中分为脯鲊、製蔬、甜食三部分,记载了不少南宋时期江浙地区的民间家常菜肴技法,特别是关于醉製、酱製、腊製、醃製食物的技法,许多流传至今,对中菜技法的发展影响至深。“炉焙鸡”是一道香味浓郁口感酥烂的鸡馔,是《吴氏中馈录》中的名菜,书曰:“用鸡一只,水煮八分熟,剁作小块。锅内放油少许烧热,放鸡在内略炒,以镟子或盖定,烧及热,醋酒相拌,入盐少许烹之候乾再烹,如此数次,候十分酥熟取用。”
南宋时期的南食菜式中,水产中的鱼虾蟹蛤占很重要的比例,帝王贵族中更有不少酷爱吃蟹之人,根据《武林旧事》,忆述南宋都城临安的历史风貌,书中记载绍兴二十一年,宋高宗赵构亲临清河郡王张俊府中,张俊设盛宴招待,菜肴和果品达二百多道,其中以“蟹酿橙”献给宋高宗。
G20是Group of Twenty的缩写,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一九九九年成立。二○一六年的金秋九月,桂花飘香,在杭州举行的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中国为举办这次G20峰会作足准备,杭州市作为主办城市,更是力求完美。九月四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杭州西子宾馆举行国宴,招待各国领导人,菜式是费尽心思精选的杭帮菜,菜单中就有一道宋宴中的“蟹酿橙”,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南宋文人林洪所撰写的养生食疗名著《山家清供》中,记载了“蟹酿橙”的做法:“橙大者,截顶,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枝顶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加苦酒入盐供,既香而鲜。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自二○一六年杭州G20国宴之后,更多人认识了这道宋代名菜,成了不少高级中餐厅的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