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艺象尼德兰/“米神”的布鲁日《圣母子》\王 加

2025-07-01 05:02: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米开朗基罗大理石雕《圣母子》。\作者供图

  布鲁日老城一日游,意犹未尽是最贴切的形容词了。这座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重镇有着太多的“隐藏款”。在勃艮第公爵、被誉为“好人菲利普”的菲利普三世于一四一九至一四六七年执政期间,勃艮第宫廷被公认为引领全欧的时尚与品味,“是贵族气派的代名词”。未设固定首都的他,将属地布鲁塞尔、里尔和布鲁日都发展成了大都市。其中,布鲁日以生产高品质纺织品、挂毯和精美的金属制品而闻名。时至今日漫步老城,依稀能感受到往日辉煌。特意把圣母教堂(Onze Lieve Vrouwekerk)留到当日最后一站,只因这栋布鲁日的地标建筑内藏有意大利境外唯一一件米开朗基罗大理石雕《圣母子》。

  地理位置沿海的布鲁日无疑是北方文艺复兴时期海运商贸的主要港口,并与当时的威尼斯和热拿亚港建立了繁荣的贸易网络。一四三九年,老科西莫.美第奇(Cosimo de' Medici)在布鲁日开设了分行,金融网络的设立成为了衔接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北方文艺复兴文化的重要助力,双方的艺术品也得以相互流通。如活跃于布鲁日的汉斯.梅姆林(Hans Memling)真迹被购至佛罗伦斯,让四方之三侧脸半身像的构图和肖像中的风景背景得以被意大利艺术家们借鉴并发展。而被西方艺术史尊称为“米神”(II Divino)的米开朗基罗所雕刻的《圣母子》也成为了他生前唯一一尊被带出意大利的作品。

  这尊陈列在圣母教堂侧翼礼拜堂、由卡拉拉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子》是由经常因生意前往佛罗伦斯的布鲁日布料商人兄弟扬.凡.莫斯克隆和亚历山大.凡.莫斯克隆(Jan & Alexander van Mouskroen,在意大利语中兄弟二人名为Giovanni & Alessandro Moscheroni)于一五○四年用四千弗洛林的重金购得。要知道彼时位于佛罗伦斯老城中心的住宅一年房租仅二十五弗洛林,足见这尊大理石雕在当时已属顶级奢侈品了。鉴于“米神”刚刚完成其轰动梵蒂冈的成名作《圣殇》不久,且正在塑造其另一尊传世经典《大卫》,因此莫斯克隆兄弟委托双方的共同友人、佛罗伦斯银行家雅各布.加利(Jacopo Galli)出面,并开出四千弗洛林的天价请这位年轻有为的雕塑家尽快“抽空”创作。于是,这尊一百二十八厘米高的圣母子大理石像就此诞生。

  待雕塑于一五○三年完成后,莫斯克隆兄弟将其运回布鲁日,安置在圣救世主教堂(Sint-Salvatorskathedraal)内的家族礼拜堂中供奉。一五一六年,莫斯克隆家族将雕塑捐赠给了布鲁日圣母教堂,《圣母子》在此享受了近三个世纪的安宁。由于如今礼拜堂不允许进入,我们只能隔着护栏远远地望着这尊静谧安详、毫无火气的圣母子像。想到一五二一年,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曾在时任布鲁日圣路加画家行会(St.Luke Guild)会长扬.普罗沃斯特(Jan Provoost)的陪同下游历布鲁日,站在和我所处的相同位置欣赏过这尊雕塑,身临其境的触动不由得多了一分。

  专程到此一睹大师真迹,要特别感谢电影《古蹟卫士》。电影讲述了这尊雕塑和诸多古代大师真迹在被希特勒所统领的德军掠夺后,一群“古蹟卫士”誓死将德军藏匿的大量盗窃文物完璧归赵的故事。片尾聚焦在失而复得的“米神”真迹上,让我自此将布鲁日圣母教堂写进了必到清单。事实上,《圣母子》在莫斯克隆家族捐赠至圣母教堂后共两次被抢。一七九四年,法国革命者占领了当时由奥地利控制的布鲁日,将这尊雕像带回了巴黎,直至一八一六年拿破仑时代结束后物归原主。整一百五十年后,希特勒麾下的纳粹军队在逃离布鲁日时将雕塑连带其他弗拉芒原始派(Flemish Primitives)大师真迹一并“顺走”,一九四六年被“古蹟卫士”们在奥地利阿尔陶斯的矿井中发现得以完璧归赵。这尊命途多舛的雕塑几经周折才重获昔日的平静。

  如今,布鲁日圣母教堂因这尊“米神”真迹的存在而吸引着全世界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目光。去过几次梵蒂冈,隔着玻璃“朝拜”《圣殇》的距离和此刻相差无几。相较于《圣殇》中更显幼态的圣母面容,布鲁日圣母教堂中的版本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尽管《圣母子》的命运远没有那尊完成即入驻梵蒂冈教廷的米开朗基罗成名作那般“养尊处优”,但饱经风霜的它却见证了布鲁日城的变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