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本来是件手工活。从前的人,用纸笔写情书,一字一句地斟酌,墨水在纸上洇开,如同心事在胸腔里扩散。那字迹或工整或潦草,总归是带着体温的。如今,人们对着冷光屏敲打表情符号,连“我爱你”三个字都嫌太长,索性以一个心形图标了事。这心形是标准制式,大小均匀,红得刺目,却不知是何人的心血。
马奎斯笔下的人物,在瘟疫蔓延时仍然执著地相爱,他们的爱情如同百年老树,根鬚深入泥土,纵使地面上枝干扭曲,地下的纠缠却愈发紧密。而今人的爱情,倒像是水培植物,根鬚悬在营养液里,看似青翠,实则无土可依。智能手机成了新的媒婆,算法比月老更懂得撮合,它知道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面孔,钟意什么气味的灵魂──如果灵魂真有气味的话。
恋人坐在咖啡馆的两端,各自埋头于掌中的方寸之地。他们时而抬头相视一笑,又迅速低头继续敲打即时通讯软体交谈。嘴唇紧闭,指尖飞舞,爱情成了加密传输的数据包。我不禁想上世纪九十年代卡拉OK厅里那些声嘶力竭的情歌,人们宁可对着麦克风倾诉衷肠,也不愿转向身旁之人的耳畔低语。邓丽君的“甜蜜蜜”单纯的爱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流行曲里充斥着“已读不回”、“拉黑删除”这样的词汇,爱情变得像是一串程式代码,运行顺畅时花好月圆,一旦出错便整个当机。
当下人工智能会令爱情变成什么?AI情人永远不会疲倦?不会变心?你说什么它都记得,你要什么它都给得出。它们的情话是百万次学习后的最优解,它们的温柔是程式设定的无条件服从。AI爱情完美的幻觉──一个永远不会让你失望的恋人,一段永远不会结束的恋情。当爱情不再有失望的风险,它还是爱情吗?
不过这样说人工智能的爱也可以是地老天荒,理想的爱情关系─对方永远理解永远包容,爱永远不会改变。科技许诺给我们更长久的爱情,却悄悄抽走了爱情中最珍贵的部分──那些笨拙的试探,那些词不达意的告白,那些因为不完美而显得真实的瞬间。人工智能可以模仿爱情的形式,却无法覆製爱情的本质:那种明知对方有缺点仍选择坚守的愚蠢,那种不求回报的付出,那种使人心碎的脆弱感。
黄昏的公园里,老夫妇们依然手挽着手散步。他们不懂什么算法,不明白什么叫云端同步,但他们知道对方手心的温度,记得对方年轻时的模样。科技浪潮来了又去,而这些老人沉默的爱情,却像古老的礁石,始终矗立在时间的洪流中。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人类会集体沉迷于电子情人的温柔乡。但总会有几个不合时宜的灵魂,固执地寻找着那个会惹他生气、会让他等待、会令他心碎的真实人类。因为真正的爱情,从来都不是问题的解答,而是生命提出的一个问题,一个需要我们用整个余生去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