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港的海是消夏胜地。\作者供图
北半球的炎夏,比起动辄近摄氏四十度高温的北京上海,人们通常会觉得地处亚热带的香港应该更热吧。如果说并非如此──答案是不是令人意外?
从数字上看,香港夏天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三十四度,百科上文字介绍“六月至八月夏季。炎热潮湿,阳光充沛,偶有骤雨和雷暴。夏季亦是台风季节。”前两天香港天文台发布消息这样说:“今天下午,香港天气极端酷热,多处地区气温上升至摄氏三十五度左右,酷热天气警告正持续生效。”三十五度的天气,在香港已经相当严重了。
此时的体感呢?确实,白天空气是凝滞的,风是懒懒的,云也不知躲到哪里乘凉去了。空气湿度百分之八九十,行走在楼宇间街道上整个一蒸烤模式。但消夏的方式很多种很“港式”。
日常放工OT后,走路回家。走闹市──无风,有商场就是有冷气,可一路边逛边享冷气。这算是人造的凉爽,全国通用,不足为奇。但香港城市布局高度密集,店舖林立,蹓蹓跶跶轻而易举就把夏给消了。不过有点费钱包,容易诱惑人乱花钱,让人产生“疯狂购物犯罪感”“无节制消费内疚症”。此类消夏也是自制力的磨练。
从另一角度,香港的冷气劲大,夏天从室外走进任何有屋顶的地方,待上一会儿,就有速冻效果,再出来到街上,身体从“解冻”到恢复常温再热化,能维持好一会儿。这算是与全国通用版之不同之处。
走海边──有自然风,无商场,还可观落日,景观无敌。走山边──无风,有阴凉,清幽人稀,一路上大榕树形状奇特有趣,不疾不慢徐徐而行,适合想静静的人。闹市热气蒸腾,移步海滨则海风轻拂、至山下则凉气袭人。后面两款可说是“港式消夏经典款”。
你可以在西环码头等候夕阳落山,晚霞变魔术一样变幻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班船快艇由西而东穿梭海面,海浪扑岸。可以在中山纪念公园椰树下的长椅坐坐,海风习习,华灯璀璨。可以在中环码头和摩天轮、添马公园随便找一处停下,草坪上有人弹琴唱歌,有人拍照有人跑步有人遛狗,“张保仔”红帆船流连于霓虹彩波上……
最钟意从中环或湾仔码头坐上天星小轮往尖沙咀兜风,一刻钟兜个来回,坐十趟也不过四五十港币。而长风穿衫,凉意拂额,落霞归鸟、长天流云、都市夜色一饱眼福,穿越百多年的老港风,那种感觉绝对消夏“顶流”。
亦可登上叮叮车(不要有冷气的新型车,要坐那种可以开着木梗窗吹自然风的老型号),夜半时分因人少常常可享受“专车待遇”。沿着铁轨叮叮当当一路,霓虹一道一道从窗外闪过,微风穿过木窗穿过车厢又无声无息地溜走。四十五分钟的车程,正好可以眯上一觉。醒来,坐椅洇湿,才知急雨已经飘过,街边榕树下的酒馆人影绰绰。沿小坡缓行,小风掠过裙裾,家已在眼前……
夜晚运动也不错。游泳馆开到晚上十点,在泳池里游几个来回,暑热顿消,摩理臣山的室外泳池还可以望望星空。跑马地体育场、维园体育场打波的、Jogging的、遛娃的、閒逛的人比白天多。溽热被榕树、合欢花、长春花……各种花草悄悄藏起,风从四面八方也过来跑步遛弯,整个体育场爽利清透。跑马地的跑道,外面一圈是给马跑的,里面一圈是给人跑的,Jogging径的脚感很舒服。曾有一段时间到那里跑步消夏,某天换了运动装过去,才想起当天是周三跑马日。又不甘心,于是绕着马场的围墙跑了一圈。马在里面跑,我在外面跑,场内人声鼎沸,为马欢呼加油,我在外面一个人跑了一大圈寂寞。
人多的消夏方式可以去街市大牌档,冰啤酒小海鲜,丰俭由人。去兰桂坊喝上几杯,聊到半夜,牵狗而归。
消夏必须有海呀!香港最不缺的就是大海,大片大片的海,一步是繁华市井,一步是山海清幽,足够让你去消夏。在早班叮叮车上碰到两位婆婆,大声倾偈,一个说是刚从海里游泳回来。目测婆婆有小八十岁。你看,游泳在香港就是这么稀松平常。港岛南边的赤柱、浅水湾、南丫岛、长洲,港岛东边的石澳、东平洲,西贡的大浪西湾、桥咀洲、半月湾,大屿山的愉景湾、梅窝、长沙泳滩、海迎滩……任何一片海,任何一个离岛,水质清澈砂石晶莹,有沙滩可晒日光浴,有“最美泳滩”“最长泳滩”,可浮潜可冲浪可海钓,可帆船可游艇。
哪怕就是坐上街渡兜兜海风,找个离岛坐下喝杯咖啡发个呆,碧海蓝天,绿树白云,看看就清凉一整天。
眼下这样的高温温闷热天,往往憋着一场台风骤雨。香港乃福地,台风有时不过是洗个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