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当麦兜遇见舒伯特\陆小鹿

2025-07-15 05:02: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早就听闻麦兜的憨直可爱,也听过《麦兜与鸡》的轻快旋律,却迟迟没完整看过这部动画。直至上个周末窝在空调房里点开《麦兜故事》,才真正被这只粉嘟嘟的小猪拽进了香港的烟火气里──他对着校长讲解的各种规则一脸懵懂,对着“鱼丸粗麵”的菜单循环发问,对着妈妈的“马尔代夫梦”信以为真,对着抢包山的比赛执念坚持……整部影片像一碗热辣辣的云吞麵,笑点里裹着暖烘烘的人情味。而最让我惊喜的,是那些藏在市井喧嚣里的古典旋律,尤其是舒伯特的音符,竟和香港的街景、麦兜的天真奇异地融在了一起。

  麦兜的世界,始终扎根在香港的街巷里。荔枝角道、大角咀道、花园街、旺角、长洲……这些地名不是冰冷的标签,而是浸着生活温度的坐标。麦兜和妈妈住在“大角咀”的旧楼里,窗户对着别人家的晾衣绳,楼下是街坊邻里用粤语打招呼的叫卖声。这些场景像一幅流动的香港浮世绘,而音乐,恰似一支给画上色的笔。

  影片里最让人会心一笑的音乐,当属《麦兜与鸡》。那灵动的钢琴旋律,分明是舒伯特《音乐瞬间》第三首的变奏。舒伯特的原作本是钢琴小品,宛如奥地利山间溪流那般清澈,而《麦兜与鸡》则给它裹上了一层港式糖霜。这段旋律第一次出现是在影片开场,搭配上口语化的粤语歌词“我个名叫麦兜兜,我阿妈叫麦太太,我最喜爱食麦甩咯,一起吃鸡一起在歌唱……”生动体现了麦兜的喜好与天真,也奠定了影片充满生活气息和童真的基调。第二次是在麦兜念完鱼丸粗麵的经典桥段后,《麦兜与鸡》的纯音乐悄然响起。明快的节奏纾缓了之前略显无奈的氛围,同时也进一步烘托出麦兜纯真无邪的性格──即便没吃到想吃的食物,生活依然充满欢乐。

  为什么是舒伯特?这位一生困顿却写尽温柔的作曲家,似乎天生适合麦兜的世界。他的音乐里没有贝多芬的激昂,也没有莫扎特的华丽,只有一种对平凡生活的珍视。而麦兜的故事,讲的正是平凡里的闪光。麦太打几份工供麦兜上学,麦兜把“橙”(orange)念成“藕弯曲”,却认真思考“为什么要弯曲”。舒伯特的旋律钻进这些细节里,让香港的拥挤街道有了诗意,让小人物的挣扎有了温柔的注脚。

  看完《麦兜故事》的那个晚上,我特意找出舒伯特的《音乐瞬间》来听。钢琴声响起时,眼前不再是奥地利的田园,而是麦兜背着小书包走进春田花花幼稚园的背影,是麦太在厨房煎蛋的侧影,是香港街头此起彼伏的“唔该”(谢谢)和“早晨”(早上好)。原来古典乐从不是上流社会的标配,当它遇上麦兜的天真、香港的烟火,便有了新的生命。那只胖嘟嘟的小猪用最笨拙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或许没那么多大道理,但有蛋挞的甜、鱼丸的鲜,还有偶尔钻进耳朵里的舒伯特,就很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