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古丽的家”欣赏民族舞蹈。\作者供图
相隔两年再到新疆。和上次一样,第一站到北疆的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终点是南疆的古城喀什。今年四月香港至乌鲁木齐直飞航班开通,毋须再经深圳,上周我们从香港出发,近六小时飞抵乌鲁木齐,停留两天,然后开车到现代屯田的典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的师部所在地石河子。这次没有再走独库公路,我们从石河子搭飞机,经过两个多小时,飞越天山,南下喀什。新疆地方太大,一共有二十八个民用机场,全国排名第一。
“我们”是指以主席李大宏为团长的香港新闻联高层访问团一行,参加由全国记协组织的新疆交流访问。有的团友首次入疆,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开眼界,笔者故地重游,多了一份亲切感,亦不乏新发现。前年笔者在本栏写了三篇新疆游记,这次拟续写三篇,就从喀什谈起吧。
上午十点半,蓝天白云,喀什古城城头鼓乐齐鸣,城门缓缓打开,开城仪式隆重举行,有张骞出使西域、班超万里封侯、丝绸之路商贾云集等等,一个个历史画面,带领游客穿越时光隧道,重温古代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深厚文化渊源。喀什古称疏勒,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交汇点,故有“丝路明珠”之称,前一天我在喀什博物馆看到有专门介绍唐代“疏勒乐”。现在喀什地区管辖一市十一县,当中就有一个疏勒县。自从十年前喀什古城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之后,古城每天的游客都是人山人海。据介绍,去年喀什地区的游客达四千一百九十八万人次,增长百分之二十六点四,旅游业收入约三百五十九亿元,增长百分之三十一点二,旅游收入占全区GDP总量超过两成二。
我们随着游客人潮走进古城。在一条小巷,“古丽的家”的女当家沙拉麦提古丽在她今年新开的第三家民宿分店热情迎接我们,这是一间三层楼的维吾尔族旧民居,装修之后焕然一新,窗明几净,大堂摆好U形座位,桌上有水果和核桃、葡萄等小吃,我们一一入座,欣赏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舞蹈表演,大约半小时精彩节目,有一个类似东北二人转的幽默小品,不同的是以维吾尔族舞蹈代替东北的耍嘴皮。压轴的单人顶碗舞更是令人赞叹。沙拉麦提古丽说,在旅游旺季,这些跳舞的维族姑娘每月收入约五千至八千元。而她经营的民宿,宿费在二百多至四百多元,一间可住五至六人的套房,每晚收费四百八十元人民币。“旅游旺季订房每天都暴满,但我们没有加价,希望以价廉物美为游客服务。”沙拉麦提古丽说。
走出“古丽的家”,在另一处窄巷(顺便一提,古城到处是窄巷),我们登上一座六层高纯木材建造、前身是巴依老爷府邸的“空中花园”,其建造融合中亚伊斯兰元素和中国传统风格,重新装修再现昔日权贵阶层的奢华生活。登上天台楼阁,整个古城区尽收眼底,摩天轮和昆仑铁塔遥相对应,此情此景,既有历史的沧桑,又能感受到时代的气息,还保留浓浓的西域民族文化特色,加上慢节奏的传统生活方式,我想,这应该是喀什这座千年古城每年吸引数以千万游客的魅力所在。
但是,今天喀什的魅力来之不易。我们参观了“喀什老城区保护综合治理纪念馆”,了解到这项治理工程于二○一○年正式启动,历时五年,投入七十亿巨资,精心规划打造,而如何逐家逐户争取居民的同意和配合,更是一项人心工程,一张打上一个个居民红手印的纸质表格,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在中央、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当地维族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喀什旧城改造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更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我们访问团的顾问、香港新闻联会长张国良在二十五年前曾经到访喀什,他记得当年的喀什破旧落后,到处沙尘滚滚,这次故地重游有一个愿望,就是和当年县委派来接待他的两位维吾尔族干部再见一面,凭一幅在广场前拍的老照片,在喀什宣传部门的协助下找到其中一位。久别重聚,两位都早已年逾古稀,而喀什则蜕变成为一座开放、繁华的现代化边疆城市。两位老友趁晚饭后十点夕阳余辉未落,一起回到当年拍照处再拍一张合影,再续汉维一家亲的民族团结新篇章。 (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