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文化什锦/回锅肉与盐煎肉\方晓岚

2025-07-22 05:02: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回锅肉。\作者供图

  川菜源自古代巴蜀,在商周时期萌芽,秦汉时期形成。秦灭巴蜀之后,为重振四川的经济,朝廷两次下令移民入川,移民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技术,在唐代饮食的蓬勃发展,加上两宋时期川菜和川厨走出巴蜀,融合了一些鲁菜和江浙菜的烹调技巧,川菜开始名闻全国;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带来了各省及客家的风味;及后约在清朝中叶,辣椒传入四川,大大释放了川菜独特的融和风味,百菜百味的川菜,被评为当时中国四大菜系之一。

  回锅肉与盐煎肉,是成都平原具代表性的家常菜,在重视浓郁味感的同时,也注重刺激性的辛辣香味,正是具备蜀人“尚滋味、好辛香”的特色。这两道各有风味的家常菜肴,至今仍流传于川菜大小堂馆。

  川菜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道菜就是回锅肉,与客家菜中的梅菜扣肉,简直称得上是国宝级的百姓家常菜,流行于大江南北和海外,无人不识,百吃不厌。回锅肉在历史上有“川菜之王”之称。回锅肉在明代叫“油爆猪”,宋诩的《竹屿山房杂部》有详细的介绍:“取熟肉,细切脍,投热油中爆香。以少酱油、酒浇,加花椒、葱。宜和生竹、笋丝、茭白丝同爆之”。油爆猪的做法也可以做鸡和鹅,只是材料不同。清代光绪、宣统年间傅崇矩的《成都通览》也有回锅肉的记载,传说回锅肉起源于满人祭祀时的白煮肉,将吃不完的白煮肉回锅爆炒而成,而清末道光、咸丰年间,正是郫县豆瓣流行的时候,为在成都出现的回锅肉,提供了酱香爆炒的条件,民国时期,回锅肉被视为川菜的代表菜式,风靡全国。

  为什么这道菜叫做回锅肉,似乎不少人都不明白。顾名思义,回锅的意思就是把猪肉煮两次,第一次是用水煮猪肉,第二次是爆炒。先用水把猪肉煮至断生,断生的意思是八成熟,也就是仅熟,还带点粉红的意思,不能完全煮熟或者过熟,否则再炒后瘦肉会柴,不够脆嫩。仅熟的猪肉切片后,猛火热油把肉片的油分逼出,这时肉片会微微卷起,四川人叫这肉片做“灯盏窝”,口感脆中带嫩,远胜普通的炒肉片,也正是回锅肉的精髓所在,要看回锅肉做得正宗不正宗,肉片的灯盏窝形状就是最好的考核。除了要使肉片脆中带嫩之外,两次下锅的做法,可以先去掉部分油脂,再用猛火逼出余下油脂,既能吃上甘膄肥美的肉片,但不会满口溢油。回锅肉的配菜可以用红椒、蒜薹、包心菜等,红绿搭配,酱料用的是剁烂的郫县豆瓣酱。

  盐煎肉也叫做生爆盐煎肉,选用半肥瘦的猪腿肉,切片后先用中小火白镬生煎,再起热油旺火爆炒,配上青蒜炒而成。味道的灵魂,就是用四川著名的潼川豆豉,加上郫县豆瓣酱,菜式颜色红亮,味道稍辣而鲜香,最宜下饭。

  此道菜是各师各法,各处乡村各处味。有四川人说生爆盐煎肉,应该先爆后煎,也有些人的做法是先煎后爆,白镬煎出香喷喷的猪油,再落酱料爆炒,保证满屋生香,加碗白饭,说不出有多满足。

  川菜是中国传统菜中平民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菜系,也显现了副食以猪肉为核心的南方菜肴特征。回锅肉和盐煎肉是典型的家常菜,菜品看起来有点相似,事实上这两道菜各有特色,回锅肉是以水煮熟猪肉来爆炒,炒至肉片卷起成“灯盏窝”,而盐煎肉是以生猪肉爆炒;回锅肉主要是豆瓣酱的香,而盐煎肉是豆豉加豆瓣酱的香。川菜的“鲜”和“香”中,香味最为突出,厨师处理好鲜味和香味,就是代表了川菜的意境和韵味,更是川菜的精华所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