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个人的村庄》繁体版书封。
上周日,十号风球袭港。屋外狂风大雨,“宅”在家中,正好有时间一读香港书展上购得的好书。
今年书展适逢三十五周年,李欧梵、许子东、刘亮程和徐则臣等多位内地、港澳及海外名家获邀举办讲座,分享创作心得。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在香港中和出版展位亮相,介绍自己的繁体版新作《本巴》和《一个人的村庄》。
《一个人的村庄》初版于一九九八年,是刘亮程的第一部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倏忽二十七载,这本书再版多次,成为谈论乡土写作时绕不开的文本,也为众多读者回望乡村、走近乡村,宕开了一条极富哲思意味的幽径。作家的语言是閒淡的、诗意的,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从一片云讲到一阵风,从猫、狗、驴和虫子的一生,望见人的一生。书中的意象与落笔风格,时常让我们想起近来凭借《我的阿勒泰》等散文集爆火的作家李娟。其实,发现李娟写作才华并鼓励她持续创作的,正正是同样在新疆写作的刘亮程。
窗外风势正猛时,正巧读到书中一章〈风把人颳歪〉。香港的风从海上来,在竹签一般瘦高的楼宇之间横冲直撞;刘亮程书中的风,是原上的风,在草棚和麦垛之间颳。作家写风,如同画家画风,偏不写风本身,而写风所到之处遇见的云、雨、树木、屋顶和村人。风摇曳着,将原本不相关的物与事都连贯在一起,人与大自然也连贯在一起。阅读刘亮程文章的时候,常常在脑海中闪现的一个词,便是“如一”。他讲村子里的人和事,繁杂的、生动的、离奇古怪的,讲着讲着总能将他们糅成一个整体。这其间的连贯与和谐,可说是刘亮程散文写作的一大特色。看似散,看似信马由繮,却总能在峰回路转处,点到神髓。在我看来,他的散文不仅仅是散文,更是哲思,是诗。
不论老舍笔下的北平,还是刘亮程或李娟笔下的新疆,都是形似神亦似的,都是真正从在地土壤中长养起来的、真挚而生动的文字。深植于大地之上的素朴诗意,恰是我们谈及散文时,最恋恋难忘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