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垃圾分类的标准之严格之细致,有时候甚至有种强迫症的极致感。毕竟,德国是立志于要把环保、资源回收利用做到极致的国家,也便可以理解了。
首先,除了街边的小型垃圾桶,绝大部分的小区垃圾桶或者垃圾房,都是上锁的。每个社区对自己的生活垃圾负责,垃圾分类不达标的,市政垃圾处理机构是可以拒绝派垃圾车来收垃圾的。
怎样才算达标呢?
先简单说一下垃圾分类的基本制度。正常情况下,一般的社区垃圾站有四个颜色的垃圾桶──黑色桶:残余垃圾,无法回收的垃圾;棕色桶:食物、蔬果肉类等有机垃圾;黄色桶:各种包装盒包装袋;蓝色桶:纸质类垃圾。有时候还有第五个甚至第六个──专门回收玻璃容器的分类箱,或者收取旧衣服的捐赠箱。
看起来还是蛮简单的,然而操作起来有时候让人有些犯迷糊。比如,沾了油的披萨盒子既不能按照材质扔进“纸类垃圾桶”,也不能按照类别扔进“包装垃圾桶”,而是要扔进“残余垃圾桶”。因为沾染了油脂的纸盒已经属于无法回收的垃圾,所有扔进“纸类垃圾桶”的纸质垃圾必须是干净的。
“包装垃圾桶”的要求相对没这么严格──所有的包装盒包装袋,比如牛奶盒子或者零食袋子等,并不需要清洗干净,只需要保证“无残留”。有的厂商怕人们不清楚这个包装袋的垃圾分类,还会特意在包装上注明应该扔进哪一类垃圾。
还有一道“垃圾分类必考题”,据说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代表这个人懂不懂垃圾分类──“超市收据小票或者火车票应该扔到什么垃圾?”
这些票据虽然是纸,但是它属于“热敏纸”,含有化学涂层,如果扔在纸质垃圾会污染所有的回收系统。所以正确答案是:收据小票火车票应该扔到无法回收的“残余垃圾桶”。
听起来是不是感觉信息量已经很大了,要能百分之百做对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在最大归类的回收品上,德国自有“撒手锏”──那便是所有的饮料瓶啤酒瓶等都实行押金制。
购买饮料时每个瓶子会收取二十五欧分的押金,几乎所有超市都有自动退押金的回收机器,只需要把瓶子投进去,便自动会收到相应金额的该超市代金券。这样的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塑料瓶玻璃瓶和易拉罐的回收。
除了日常垃圾分类,还有一些特殊的垃圾需要特殊处理。比如电池、电灯泡、电器等等,需要送去电器店或者日用品商店里专用的电池收集箱和电器回收站;大型的家具也不能随便扔在垃圾站,而是需要送去专门的大型垃圾中心。
德国人在扔垃圾方面,的确是相当认真的。正如同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样,严谨,且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