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青联的活动上,我认识了凯蒂。她坐在我隔壁,我们两个性格外向的人,自然而然地聊起天。她二十来岁,样貌甜美,笑容灿烂。在美国读完高中、加拿大大学毕业后她回到了香港工作。当她告诉我现在是一名区议员助理时,我颇感惊讶。香港一直以来是个商本位的社会,也是国际金融中心,虽说香港一直以“高薪养廉”的政府公务员团队著称,可在我认识的年轻人中,像她这样家境宽裕、海外高等学府毕业的年轻人,回到香港后,大都在金融机构或者上市企业任职。
交谈下来,原来这不是凯蒂的第一份工作。她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投行,工作出色,顺风顺水。
可是两年后的某天,她看到了一则议员助理的招聘广告,那则广告让她想起从大学开始至今的义工经历。她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欢和大众接触,她性格乐观外向,是个充满能量的给予者。大学时她为罹患癌症的儿童筹款。回到香港工作后,她也没停过义工活动:参与过环保活动,为有需要的人士准备物资;她去过健康流动站做义工;到提供免费饭食的慈善机构派饭给基层人士;在共创明“Teen”的资助年轻人计划中担任友师;逢年过节的探访基层家庭,给㓥房住户送节日物资……最后她笑着说,实在记不住还有哪些了,也就想得起这些。听得我心中无比惭愧。
我问她,喜欢做义工和在金融机构工作并不冲突,为何要彻底转行。她笑着说,金融圈不缺一个我,但社会工作更缺人吧。我本来就喜欢做义工,索性考虑做议员吧。如果专心做,做到有影响力,就有更多资源帮到社区中有需要的人。刚好机缘巧合看到这位区议员招助理,该议员在社区的口碑很好,也做过不少实事,为人低调谦虚,是我愿意跟随的人,就果断应聘了。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名有利,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对年轻人而言,或许无可厚非。可凯蒂的珍贵初心,却是稀缺资源。我追问她转行后的心路历程。有无片刻的后悔,有无挫折,有无新的认知。很显然,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她自始至终都很热爱这工作,虽然和所有的工作一样,也有恼人的人际关系需要应对;虽然像任何职业都有面对“刁钻”客户的可能,她也会遇到“暴躁和难以沟通”的基层人士;虽然在法例面前有人违规要付出代价,但那些无心之过犯错的基层人士,仍需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