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见殷商”展正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中新社
在北京通州的大运河博物馆,“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见殷商”展正在举行。这个从今年五月十九日一直持续到十月十二日的展览已经成了北京很有热度的盛事。从开幕以来就是一票难求,引起了轰动。它也成了网络中的“顶流”,有许多传播,成了网络里的热搜。我最近去参观,确实体验到了这个展览的热度。这真可以说是人头攒动,既有许多北京市民,也有不少暑期来北京旅游的外地和外国游客。观看展览,感受殷商,人们兴致很高。而展陈本身也有诸多创新亮点,不仅有许多珍贵的甲骨、青铜、陶器等文物,也有如最近红透半边天、和殷商历史有关联的电影《哪咤2》道具的文物溯源等内容,让人们在体验和感受中认识到殷商文明的意义。
这个展览的轰动,其实也是这些年来中国出现的“考古热”“文物热”的一个部分。人们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明有强烈的兴趣。这种兴趣尤其集中在中国上古历史,中华文明生成和发展最初阶段的历史成为了不少人的爱好。无论是良渚、二里头或是三星堆等等历史地点都吸引了很多人,有关文明肇始阶段的许多展览更是成了热点。这些都超出了专业领域,变成了社会关切。许多人成了中华文明早期考古的“发烧友”“粉丝”,一般公众对此也有相当强的兴趣。同时中国的网络和电视这些大众媒介,也由于公众这种强烈的兴趣而制作了许多相关节目,一些相关书籍也成为公众的兴趣焦点,更让这种文明源头追溯变成了一种普及的文化。关于这方面的考古和历史研究的成果获得了很多关切。可以说,上古的探寻成了许多爱好者的焦点,也变成了普通大众追捧的时尚。这现象当然不是偶然的,它其实是中国发展到了今天所出现的独特现象。对于自身历史的兴趣,尤其是对于文明早期历史的认识,其实是今天中国人探究自己的来处、追寻文化和精神认同的表征。
中华文明是和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与古印度文明并立的人类四大古老文明,也是唯一从未中断,一直延伸至今的文明。经过中国学界多年的努力,关于文明标准的中国方案已经得到了更多支撑。现在的研究相当明确地昭示,在远比殷商早得多的距今六千馀年前,中国各地都出现了古老的国家的雏形,而距今五千三百年左右的良渚文化则已经具有了“文明”的众多要素。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已经有了更多的实际证据。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也由此更为清晰。由这样的追溯看,中国的“文明基因”已经得到了更多认识,而当下人们热议的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特质,也是在这样的源头中形成的。
厘清这些历史的渊源和脉络,也会对中国公众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认识中华文明的源头,就是认清自己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归属的重要的方面。文明的展开有其历史的根脉,历史是连续的,我们的今天其实和文明的源头有着深刻联系。历史的悠长也是延伸到今天的力量。这说明我们的文明基因一直在传承。另一方面,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实也是文化特性和独特文化形态的基础。这对于文明形态的当下呈现具有重大意义。中华文明的独特形态也是从历史源头上开始显现的,中国人文明基因就是这种文明形态的基础。我们今天要弄清“何以中国”,这两个方面都非常重要。中国的公众在今天的背景下对于自己文明源头的强烈兴趣,其实是对于中国特殊文明形态的作用和影响的认识的一部分,也是对于中国当下的发展的历史和文明渊源的探究的一部分。正是由于这些文明的基因的衍生和发展,我们今天所展现的文明形态才具有了自身特性。今天中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信心也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普通公众对于中华文明探源的强烈兴趣,也是在历史中追寻真实的文化力量的一种体现。中国的“文明基因”为普通公众所认识,中国作为独特的“文明型国家”历史源头被关注,都是当下中国文化的独特现象。在今天的历史节点上,看见自己文明的源头,就是一种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