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参加柏林手摇风琴节的大爷们。
每次在欧洲遇到老人们推着手摇风琴在街上演奏,我都欣喜不已。不知为何,我对这种古老又温柔的音乐声总是情有独钟,有时还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往往在这样的风琴上,还会躺着一只甚至两三只慵懒的宠物猫,真让整个画面充满温馨美好。
最近在柏林市中心,我惊喜地偶遇了一年一度的柏林手摇风琴节,能一次性看到几十台手摇风琴,真是大饱眼福。手摇风琴的主人们大都是老大爷,身着衬衣西装背心再戴个草帽或者礼帽,有的还穿着背带裤,戴着格子领巾,这是手摇风琴主人的“标配服饰”。偶尔也有老太太陪着老伴儿盛装出席,身着传统长裙,披着华丽披肩,营造出“复古德国风情”。
说起德国的手摇风琴文化,得追溯到十八世纪。手摇风琴可能起源于意大利与法国巴洛克时期,是最早期的宫廷乐器之一。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具有匠人精神且擅长机械的德国人生产出大量物美价廉的手摇风琴。一时间手摇风琴风靡德国,成为街头艺人的谋生工具。
手摇风琴通过打孔纸卷编码,演奏当时的民谣、爱国歌曲甚至歌剧片段。直到二十世纪初,留声机的发明才让手摇风琴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多年后的今天,手摇风琴在古董收藏界有着“活遗产”之称,深受人们的喜爱。一方面人们在怀旧那个年代的美好时光,另一方面,手摇风琴也代表着当时工人阶层在艰苦生活中的乐观精神。
德国的手摇风琴组织诞生于一九七九年的柏林,除了每年的手摇风琴节,圣诞集市也是他们的主场。每逢圣诞节,手摇风琴被装饰一新,涂上圣诞主题色──红、绿、金。大爷大妈们也精心打扮,圣诞帽、礼帽,连手摇风琴上的猫猫狗狗都穿上圣诞服。
多年来,民间的手摇风琴被爱好者们和古董收藏家们收到家里,而还有一些极其珍贵的手摇风琴,比如皇家定制款,或者一些有历史意义的手摇风琴则收藏在博物馆里,在柏林乐器博物馆或者斯图加特机械音乐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
手摇风琴在德国,从皇家宫廷乐器,再到街头艺术音乐之声,它们被收藏家们收入囊中成为心爱之物,也被“请”进博物馆成为镇店之宝。它们不仅记载着历史上文化的变迁和工业技术的变革,更承载着人们对那段工人阶级生活的纪念。
手摇风琴的音乐在街头响起,来来往往的人们停下脚步驻足聆听。有人听到的是愉悦与欢乐,有人听到的是记忆与怀旧。老人们跟随着琴声唱起当年的歌谣,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又回到了他们英姿飒爽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