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英伦漫话/历史的气息\江 恒

2025-08-21 05:02: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书本中的历史,以气味的形式扑面而来,会是怎样的一番感受?

  其实这并非什么新鲜想法,例如长期以来人们就对古老的欧洲闻起来是什么味道充满好奇。以十七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为例,在法国作家阿尔伯特.加缪的笔下是“死水的气息,浸泡在运河中的枯叶的气味,以及满载货物的驳船上散发出的葬礼气味。”其他作家则形容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却散发着恶臭的气息”,或者是“腐烂的橡苔、粪便、马汗和椴树花的刺鼻混合物”等等。但这些气味都停留在文字描述,人们无从得到感官上的体验。

  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是最早尝试在历史博物馆和画廊中制造气味的,例如十九世纪荷兰艺术家皮特.蒙德里安就创作了有气味的历史性作品,他希望透过视觉与味觉的相互连接,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但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艺术中融入气味都无法真正推广,因为很多人认为这会分散观众对艺术作品的视觉注意力。可近十多年来,人们的观念开始改变,随着博物馆和美术馆愈加注重观众的视听功能体验,诸如品尝历史食谱、感受遗产物品和闻到过去气味等活动也在增加。用专家的话说,气味是人类经验中一个强烈的元素,对历史的气味加以了解,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过去发生的错综复杂的故事。

  但如何还原历史气味,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毕竟史料中的文字纪录是有限的,也有很多关于气味的描述随着战乱和动荡不见了,更何况气味是无法保存的,意味着我们不能像挖掘化石那样去考古,并根据物证来探寻过去气味的蛛丝马迹。如今个别能闻到历史气味的博物馆,例如英国约维克北欧海盗中心,事实上仍是基于想像的还原。

  正因如此,几年前推出的“欧洲ODEUROPA计划”试图改变这种困局,科学家依靠人工智能技术,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本中,包括书籍、档案、历史信件和手稿、烹饪书籍和医学手册等,获取与气味相关的信息,并在参考这些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积极与历史学者、考古学家、调香师和化学专家等人合作,寻求覆製贴近真实的古老气味。其中有一个较成功的案例,相信专家们还原了一七○九年重建时的英国圣保罗大教堂图书馆的气味,该图书馆里面收藏了大量圣经等珍贵宗教文献,其中一些纸张是特殊质地,能通过木质素、纤维素和其他有机材料的分解而散发出独特气味,这成了还原成功的关键。专家还发现,一二一七年版的《大宪章》和一六二三年版的莎士比亚戏剧《第一对开本》也使用了特殊材质,根据同样方法,还原出十八世纪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气味。

  除此之外,专家也参考今天马匹的气味特征,还原了十九世纪欧洲战场的气味,以配合美术馆中关于一八一五年滑铁卢战役的知名画作。气味中包含了皮革、马毛、火药中的硫化物、潮湿的泥土、草地和雨水等等。其他还原的古老气味还包括:十七至十八世纪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是新鲜的空气中夹杂着交易员挤在场内的汗水味,上了年头的木头桌椅和石头地面味,以及旧纸币的陈腐气味。而十八世纪阿姆斯特丹运河屋,闻起来很像树脂被扔进火里燃烧以掩盖发黴气味,以及从户外飘进来的硫磺、运河下水道、马匹和椴树等气味。

  令人愉悦的是,古老气味并非都是难闻的。以按十六世纪《秘密之书》中配方还原的中世纪香盒(Pomander)为例,它是挂在链子上散发香气的金属球,内置肉荳蔻、丁香、肉桂、玫瑰等香料,被富人用来掩盖难闻的气味并保护他们免受疾病的侵害。还有古代法国里维埃拉的格拉斯小镇,是飘荡着皮革、香料和烟熏的气味,因那里曾以优质皮革而闻名,由于生皮革有时气味刺鼻,当地人便种植花卉来加以掩盖。

  据说一位制革商想出了给皮革加香味的主意,并向法国王后赠送了一双精美的芳香皮手套,她很喜欢这份礼物,很快这种手套便在法国贵族女性中风靡。

  当历史的气息不再神秘,那些还原的古老气味便如同一把钥匙,为今天的人们打开穿越时空的大门,不仅可以发现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有助探寻曾被认为永远丢失的秘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