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必登花甲”雕梁柱。\作者供图
夏初赴广东,接待方朋友热情导览当地非遗热点,使我得以补观许多以往因匆忙而错过的地方博物馆和名胜。特别是在著名侨乡开平看到很多珍贵民俗纪念物。其中极为独特的“蟹图腾”崇拜让我感到无比新奇,值得一说。
开平地区的骄傲是它的碉楼。它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关于碉楼的传说很多,但最直捷的介绍,就是此地曾是华侨之都,早期侨民在海外发财聚产回家建碉楼,就是用它来做堡寨屯财抗盗防灾的。碉楼虽早在明末就有,但其兴盛却在晚清和民国,其发展曲线跟此地华侨兴衰线是重合的。据统计,开平一个县级市,鼎盛期有碉楼三千多座,其富庶可知。
这次在碉楼里,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图腾装饰物:螃蟹。历史上有碉楼者大都豪富之家,我发现碉楼几乎处处有一种独特的吉祥物螃蟹图案和塑刻装潢─这犹如电光火石般引发了我的联想:我忆起在广东多处博物馆、祠堂、塔宇甚至民居都装饰有螃蟹图案。在岭南广东,为什么人们把螃蟹当做吉祥物?这看起来张牙舞爪凶相无比的螃蟹为什么在此地这样受欢迎?于是,我开始搜罗腹笥,找寻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螃蟹的传说及信仰,试图解开这个谜底。
螃蟹,虽然作为物种古已有之,但走入百姓视野特别是作为食物一种的记录却稍晚。据考,甲骨文中没有“蟹”字。传说先秦大禹治水神话里蟹因长相凶狠钳人恶痛而被称为“夹人虫”。牠被治水者当恶魔聚歼烫死,蒸腾的热气却让人们发现牠味道奇鲜─这大约是最早食蟹的纪录。虽如此,螃蟹仍以其诡异长相和横行步法让古人生畏。宋人《梦溪笔谈》曰:“秦州人家收得一乾蟹,土人怖其形状,以为怪物,每人家有病疟者则借去挂门户上,往往遂瘥。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矣。”
在缺水的秦州,螃蟹被目为鬼怪,在南方牠却是百姓的家常。中国人幹不掉的恶物只要可食,其命运和解决方案就简单了。“夹人虫”也罢,“鬼不识”也罢,凡能烹而食之者,均可益民。而且不只是益民,甚至可为珍馐名馔,价值连城。中国人食螃蟹历史虽难被定为世界最早,但却无疑为食者最广最执著的群体之一:天南海北的蟹类从大到小从生到熟无论国别无虞产地,我族华夏若谦称是吃蟹第二的民族,相信全球难有人敢称第一。
除了吃,我们的蟹文化也独占世界鳌头。从谐音到寓意,我发现我们对螃蟹的图腾和崇拜寓意古今不辍,可以说对螃蟹不只是吃,国人对牠的灵物信仰是全方位的。
首先说谐音。古人喜用谐音表达美好祝福,而“蟹”与“谐”同音,寓意和谐、美满,故古人除了喜欢以蟹喻谐,而且国画中画荷画蟹“和谐”一堂者多矣。蟹又跟“谢”音相谐,寓感恩并致谢。送蟹除了送美味,又携带了另一层情感美意。
再说到蟹的寓意,才是中国人的强项。一、蟹壳甲硬寓意“富甲一方”。二、蟹有八足,寓意“八方来财”,同时“八”“发”谐音喻好彩头。三、蟹有两钳,寓意“两手有钱”。四、蟹熟后头壳变红寓意“鸿运当头”。五、蟹钳抓物死不放手寓财源滚滚财运亨通。六、螃蟹横走,寓意发横财,是吉祥之兆。七、螃蟹霸气步法暗喻纵横四海横行天下,象征权势和地位,是吉祥之兆。八、旧时考科举蟹壳坚硬如甲喻示中科甲、科举中第、金榜题名仕途发达。古人有画蟹配芦花曰“一甲传胪”对高中状元的美好祝福。
通过这番巡礼,我开始更加理解了此行在博物馆、祠堂、文庙和塔堂里为什么遇到了那么多各式各样蟹的造像,包括木雕、瓷雕、瓦雕、砖塑、摆件、国画、刻花玻璃、神龛和家具甚至壁挂、花盆等上自庙堂下至灶披间各处布设的形形色色的螃蟹形象。原来螃蟹的力量、善齧,不懈,死抓死缠死不松口的精神在这里都成了当地有意义的吉祥语和好兆头,都是美化祝福和赞颂了─没说的,我早年学国画,会画写意螃蟹,这下子有了用武之地。此次岭南之行,凡接到我“发横财”螃蟹图的朋友都笑逐颜开,我也为自己习得民俗学之新收获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