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桂花糖藕。\作者供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明代才子杨慎写的《临江仙》,这首词被作为内地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曲,因而更加脍炙人口。
杨慎,号升庵,明代著名词人、文学家、画家,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是吏部尚书杨廷和。杨慎自幼聪明,十一岁能作诗词,正德六年二十四岁殿试考第一,高中状元。杨慎一生忠心为国为民,唯为人过于耿直,因而得罪皇帝又得罪小人,令仕途坎坷。正德十二年,因犯颜直谏明武宗只顾玩乐不理朝政,武宗不听,杨慎愤然辞官。后世宗朱厚熜继位,授杨慎翰林院修撰。杨慎利用给皇帝授课的机会,希望教育世宗如何做个好皇帝,这却令世宗很反感。终于在嘉靖三年,朝廷爆发“大礼议”,杨慎等二百多个官员,伏于左顺门撼门大哭力谏世宗,自言“国家养仕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世宗大怒,即下令将众人处以廷杖,数人当场仗死。杨慎更两次受廷仗,身受重伤几乎死去,后来被流放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在泸州长江边写下《临江仙》,气度悲壮。
不过,杨慎与桂花结缘,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话说少年时的杨慎,勤奋好学,一天晚上,他在书房看书半夜累极睡着了。梦中见到一个神仙,问他想不想上月宫折桂,杨慎高兴地回答说想去。于是神仙就命西海龙王载杨慎飞上了月宫。月宫花园里有一株很高大的桂花树,杨慎爬上去,摘了一株桂枝,便又回到人间。后来杨慎中了状元,便有了“蟾宫折桂”的故事,流传在民间,“折桂”更成了成功、成名的形容词。
桂花树属木犀科的大树,生长于江南一带,四季常绿,枝叶茂盛,开花时芳香四溢,所以桂花树自古多作为大宅庭园的观赏植物,唐末李商隐诗云:“昨夜西池凉满露,桂花吹断月中香。”桂花树在农历八月以至整个秋冬都会开花,一束束金黄色小花,挂满树枝,而且花期长,不易脱落。
桂花有食用价值,味甘性温和,有暖胃平肝、活络化痰的功效。中国人食用桂花已有几百年历史,相传在明朝末年,湖北省咸宁有个小贩叫做刘吉祥,他将新鲜桂花收集起来,用清水泡去杂质和苦味,再用蜜糖浸渍成桂花糖,把蒸熟的粘米粉加上糯米粉、糖和油,做成桂花糕出售,花味浓郁,清甜洁白,大受市场欢迎,刘吉祥更因此致富。
我国江南一带,种植很多桂花树,用桂花入馔已是历史悠久,其中桂花糖藕更是著名菜式。广东的茶楼也用桂花做甜品,如色泽晶莹的桂花糕,加入椰浆成为白色的桂花椰汁糕,也有放入红豆的,变成桂花红豆糕,还有一个甜品叫桂花马蹄露,是把剁碎的马蹄和桂花、糖加水一同煮,白色的碎马蹄加上金黄色的桂花,马蹄清甜的味道加上桂花的香味,成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饭后甜品。
香港人的饮食习惯,百多年来受西方的影响,菜式是鹹甜分开吃,当吃完菜肴和主食,也就是放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