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为题材的音乐剧《南侨花木兰》日前在云南省昆明市首演。/中新社
最近,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活动进入了高潮。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的《烽火战歌》或是由高满堂编剧的电视剧《归队》的热播,还是讲述真实的抗联战士故事的电影《生还》和表现海外“南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的舞剧《滇缅长路》、音乐剧《南侨花木兰》引发的关注等等,在九月三日阅兵的时间节点前后,人们对于抗战历史的缅怀成为了当下重要的文化现象。这是在重大的历史纪念日,中国公众对于过往的历史的追忆,更是对于今天的承诺。抗战胜利的纪念,正是向先辈致敬,更是希望抗战的精神能够不断传承,让它宝贵的精神资源能够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过往的抗战历史正是体现了中华民族之“志”,投射了中华民族之“魂”。这“志”,就是继往开来,不断向前的文明的更高理想,中国人始终是志存高远的,在抗战那段最困难的岁月中,人们始终怀抱建设一个新中国的宏大志向,也是超越了历史的困厄,走向复兴的历史的追求。这“魂”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延续发展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文明基因传承的家国情怀,正是这种文明的基因展现,才是中国能够在民族危亡的抗战中取得最终胜利的精神支撑。当下出现的这些文艺作品是历史在八十年后的今天的投影。它们连接起历史和未来,既是那个过往时代的恢弘乐章,也是当下民族复兴大时代里我们对于过往的奋斗历史和民族精神的真诚礼赞,更是今天走向未来的精神支撑的展现。过往的激情岁月通过艺术创作回到了我们的身边,让历史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可以说是文艺中有历史,历史里有深情,让中华民族的精神通过具体的见证得以呈现,让今天延伸历史,让历史给今天力量。这些作品正是凸显了八十多年前的过往和今天的对话,在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中让当下的人们获得启悟,从过往中获得力量。从抗战故事里深入地发掘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让中华民族延绵至今的力量和精神的价值获得当下人们的深刻理解。抗战的历史所展现的中华文明的顽强和坚韧,所承载的文明延续发展的精神力量都让我们致敬那个时代,礼赞中国人在危难中的担当和责任。
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正是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在那个时代的奉献和牺牲所见证的,而中华文明的凝聚力和辐射力也是那个时代所呈现的。这都是今天中华文明迈向新的高度所必须的精神资源。让这些通过多种文艺创作来加以展开,正是当下社会的重要历史使命。如在昆明上演的关于“南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的两部舞台剧,就把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为了正义和对祖国的真情,回国在滇缅公路上运送抗战物资的历史搬上舞台。让这些身居海外,却放弃自己安逸的生活,为中国抗战奉献和牺牲的人的故事得到了更多的展现,让我们看到了文明的力量,受到了感染。“南侨机工”的故事,这些年来不断地被发掘,也格外地让人有所触动。中国的大历史的进程中,正是有这些牺牲奉献,才有了今天的新阶段。这些作品里有凭吊和怀念,更有信心和意志,这就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所具有的精神力量的展开。他们为这个国家奋斗的历史,正是中华民族的抗战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荣光的一部分。中国今天走向辉煌的道路正是这样的普通人的奋斗所构筑的。他们的精神不朽,他们的故事长存。
中国的抗战,既是中华民族自身的奋斗,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方面,是人类在二十世纪的正义之战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九一八”开始,中国人民就在东方战场上抗击侵略者直到二战胜利,中国战场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在二战中,中国人民和世界的正义力量共同奋斗,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牺牲也是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建构正确的二战史观,对于当下的世界和平发展也具有着重大意义。认识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性贡献,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议题。中国人民的付出已经彪炳于人类的历史。中国的抗日战争的纪念,其实也是对于人类的和平和正义的肯定,对于世界未来的期许。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在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世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