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有很多偶然事件,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就是一个例子,他因为一场意外的感冒,从一位文艺爱好者变成了多产的作家。
时间回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年仅二十岁的狄更斯对戏剧充满热情,一心梦想成为演员。他写信给伦敦科文特花园剧院经理,寻求试镜机会,自称对人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将观察所得生动地表演出来。经理回复说,他们正在排演《驼背》和招聘演员。于是狄更斯决定前去一试,还专门请来姐姐范妮当钢琴伴奏。可是很不凑巧,在节骨眼上狄更斯得了重感冒,完美地错过了面试。等到剧院下一季再招聘演员时,狄更斯已经当上了议会记者,正是这份工作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踏上了作家之路。多年后,狄更斯在写给朋友的信中仍遗憾当年错过了试镜,“看看我离另一种生活有多近”。他说自己仍然想念着剧院,但“造物主注定让我成为剧院的承租人”,意指他常以剧作家的身份租用剧院排演自己的剧本,而不是作为一名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狄更斯为何钟情演员职业?在传记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看来,“他天生就是一块演戏的料”。狄更斯不仅从小就喜欢表演,在五岁时,父亲常常带他去当地的酒吧,在那里他会朗诵和唱歌,《猫粮贩》是他最喜欢的歌曲之一,而且他拥有与生俱来的演员天赋,他自称在戏剧表演方面的才能优于文学,相比其他任何工作,他更喜欢演戏。此言不虚,年轻的狄更斯有一张漂亮、白皙的脸蛋,头发卷曲,眼睛湛蓝,面部表情丰富,嗓音灵活多变,活脱脱自带明星範儿。据说他能模仿多种人的声音,男女老少以及伦敦贵族和乡下佬都行,他还擅长模仿表情,从一个天真的学生到一个贪婪的吝啬鬼,他都扮得维妙维肖。
事实上,在狄更斯成了作家之后,也并未真正放弃演员梦,反倒在朗诵会中找到了表演机会。狄更斯的女儿玛米在回忆录中称,父亲在写作时,经常突然从书桌跳起来,走到最近的镜子前,表演他刚刚写作的内容,他做出各种表情,发出各种声音,试图从观众的角度来检查他笔下的描述是否符合逻辑,然后再冲回书桌重新写起来。据剧院经理形容,狄更斯在准备朗诵会时,会从读本中挑选出自己的作品进行编辑,在上面划线和做标记,并写下舞台指示,和剧院排戏如出一辙。
一八五三年对狄更斯来说,是在众人的喝彩声中度过的。他在伯明翰市政厅举行了公开朗诵会,包括小说《圣诞欢歌》《炉边蟋蟀》等,这也是他首次登台朗诵自己的作品。他此后的几次朗诵会大受欢迎,吸引了上万观众,有报纸形容,人们群情激动,“大家笑着,喊着,感觉好像一齐腾飞到云端里去。”比如,狄更斯在爱丁堡朗诵的第一夜,因他太受欢迎,门票超卖了,观众为抢座位疯狂地往里冲,眼看情况就要失控,狄更斯提议换到更大的地方去朗诵,或者干脆取消。结果观众都不答应,有人喝倒彩,更有人高呼:“请快念吧!狄更斯先生!大家马上会安静下来。”还有一次,狄更斯在汉诺威广场朗诵《匹克威克外传》中的一场,苏格兰作家卡莱尔应邀前来观赏。活动结束后,卡莱尔对狄更斯说:“你真行,单独一个人演出了所有的角色。”第二天,他还向狄更斯最小的妹妹称赞道:“狄更斯表演得好极了,可以说,他胜过世界上任何名演员。整场朗诵会戏剧效果拉满:悲的、喜的、英勇的,都由他一人包办了,使我们整个晚上笑声不绝,甚至笑得有失体统。”卡莱尔将狄更斯的朗诵会称为戏剧表演,等于高度肯定了狄更斯的表演艺术。
值得一提的是,狄更斯也在大西洋两岸进行巡回朗诵会,作家马克.吐温是其中一位非常捧场的座上客。他曾描述狄更斯在朗诵会的超高人气:“一位精神矍铄的瘦腿老先生,精心地打扮自己,尤其衬衫前襟上还戴有钻石饰品……狄更斯本人来了,他出现在舞台上!”
历史不能假设,我们无从知道如果表演成了狄更斯的主业,他能否把写作当成自己的副业。但显而易见的是,若不是那场意外的感冒,他不会走上写作之路,我们也就无缘领略他那些文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