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广州图书馆未来阅读馆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为读者提供沉浸式交互阅读空间。/中新社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文化建设正经历着从“地理共同体”向“文化共同体”的深刻转型。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指出,大湾区同时具备“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前沿阵地、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性转化的试验平台、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价值的对话窗口”三重文明属性。在这样的定位下,如何深耕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以创新为引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共建共生共荣,成为建设人文湾区的核心命题。
文化记忆的共同挖掘与重塑赋予湾区文艺融合以历史深度。粤港澳三地共享岭南文化根脉,又有各自独特的历史经历,把握文化根脉并进行文艺转化和创新创造成为三地的共同追求。过去的岁月里,香港地区在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尤其是岭南文化资源、在岭南文化根脉的延续上并进行文艺转化和创造方面积累了不少优秀经验,如港版的古装爱情电影《倩女幽魂》就翻拍过几个版本,《新白蛇传》也开启新历史主义在文艺创作中的文学实验,《大话西游》对《西游记》的后现代诠释拉开对古典小说经典文化资源进行当代转化的大幕,金庸的武侠小说不断被改编成电影,而属于岭南题材的黄飞鸿、叶问、李小龙、霍元甲等武侠题材被不断开发,并被赋予当代价值。即使是红色文化资源,香港文化人也以他们独特的理解和视角进行创造性的诠释,如抗战时期对文化名人大营救的题材,香港导演许鞍华就执导了《明月几时有》。香港导演与内地合作、到内地执导的《赤壁》《智取威虎山》等等也呈现出新的面貌。重新发现和诠释中华文化尤其是岭南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对人文湾区的构建极其重要。近年来,大湾区文艺工作者在深耕岭南传统文化并进行当代转化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作品。
在表演艺术领域,广东粤剧院创排的新编粤剧《白蛇传.情》成为现象级作品。该剧在保留粤剧传统唱腔、表演程式的同时,大胆融入现代舞美设计、电影化叙事手法和交响乐伴奏,创造出“戏曲电影”的新形态。特别是其水漫金山的场景,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传统写意美学的结合,营造出既传统又现代的视觉奇观。舞剧《咏春》《英歌》也都是从岭南文化根脉出发,在文化资源利用上进行当代创造的成功例子。
在文学创作领域,香港作家葛亮的小说《燕食记》以岭南饮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一个世纪的老字号酒楼变迁,勾勒出粤港澳地区的社会变革与文化传承。作品将莲蓉月饼的制作技艺与师徒情谊、家国情怀相融合,使地方美食成为文化记忆的载体。这种从小切口进入大主题的叙事策略,为岭南文化资源的文学转化提供了新路径。
在影视创作领域,电视剧《湾区儿女》将湾区人家的日常生活与改革开放、创业奋斗的宏大时代叙事结合起来,塑造了麦斯钰、彪叔、黄梓建等一批澳门的新人形象。剧中大量融入粤语对话、岭南美食、澳门民俗等文化元素,自然而不刻意,既展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又传达了共通的情感价值。这种“在地性”与“普遍性”的平衡,为大湾区叙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我们要进一步梳理大湾区内所具有的文化资源,深度挖掘文化根脉,列出清单,逐项推进,力求全面覆盖地进行文化转化和文艺创造。比如相对于孙中山文化的开发,香山文化尤其是近代留学生文化还没有深度开掘;相对于华侨文化的重视,海洋文化与近代商贸文化尚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开发;相对于康梁文化的书写,岭南书院文化尤其是万木草堂的价值与当代转化还没有找到突破点,等等。文化资源的当代转化要找准发力点,还必须关注年轻人的喜爱值,要让传统文化的当代书写变得“潮”起来,“酷”起来,年轻化、生活化才能使传统活起来。在这方面,电影《长安的荔枝》《雄狮少年》、舞剧《咏春》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借鉴。
未来,我们要在创新赋能方面,着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共建共生共荣:
一是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应该是大湾区文艺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广州的广府文化根脉、深圳的高新科技与香港的创意设计、澳门的文化资源之间要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相互融合。VR粤剧体验、AI岭南画派创作、沉浸式音乐现场等创新形式,会让传统文艺形态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大湾区内的美术馆、博物馆,不仅是通过同盟做到资源共享,更要形成在湾区语境下数字化的表达可能。这种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不仅创造了新的审美体验,更重塑着文艺生产、传播与消费的整个生态链,使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数字文艺创新的新高地。
二是要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力度,创新文化交流新模式。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枢纽,既能够汲取全球创意产业的先进经验,又扎根中华文化传统,这种“全球视野+本土根基”的模式,正是中华文化现代转型所需要的。广州城市形象的几个标志性建筑,广州塔、广州大剧院等,都是在全球视野下以在地文化为根基进行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成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与国际上的同行交往交流,尤其注重与“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海上丝路国家及地区合作,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在交流中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对话窗口。
三是构建一种新型湾区文艺合作关系。联盟不是一统,联手不是趋同,合作不是简单的同质化,而是在文化认同的前提下“和而不同”的共生共荣,模式的创新也将赋能文化创造以无穷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