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HK人与事/怀念查刘璧如女士\叶中敏

2025-09-15 05:01: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查刘璧如女士于八月二十九日以一百零六岁高龄谢世,丧礼已于日前举行,择吉回乡安葬,与夫婿、著名爱国实业家查济民先生重聚于浙江海宁袁花镇的家族墓园。

  查太一生,说不上有什么显赫功绩,也并非什么风头十足的豪门阔太,但是,爱国爱乡、关心社会以及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在她百载的人生中从来没有缺席过。一九四九年偕夫南下香江,在荃湾开办中国染厂,后又远赴非洲尼日利亚设厂,以至后来的在大屿山开拓愉景湾,她担任公司董事,都不是挂个衔头、閒来到公司“老板娘出巡”或盛装陪老公赴宴应酬,她是广东话所说的“落手落脚”,从布料的花样设计,到染色染剂改良,以至印布机的花筒雕刻、网版制作等,她都亲力亲为,和老师傅一起设计研究,反复试验,直到满意为止。别的阔太买衣服、穿靓衫只知款式价钱,查太却能娓娓道出哪种颜色哪国染料最好、布料的花色和质地是否上乘。上海“纱厂帮”为香港工业创出一片天,里面有查刘璧如的名字和一份贡献。

  查太是印染专家,其来有自。查太父亲刘国钧,是民初江浙一带有名的实业家,在家乡常州开设大成印染厂,首创一种天蓝色布料,全国风行,名为“大成蓝”。而当年查济民自杭州工专毕业,考入大成染厂,刘老先生慧眼识英才,不仅出资让查济民赴日本学习当时最时髦的灯芯绒印染技术,把查从技工提拔为工程师,还把唯一的爱女璧如嫁与查济民,成就一段“印染良缘”。

  而查太对丈夫一生事业的助力,并不仅限于方寸颜色。查济民一生爱国,当年本港某地产商人因欠下新加坡银行巨债,被迫拍卖愉景湾土地偿还,苏联资金有意染指,周恩来总理指示《大公报》社长费彝民联络工商界阻挡,查济民闻讯二话不说即一力承担,斥巨资购入愉景湾土地,交长子查懋声开发经营。对此,查太当然不无顾虑,印染与地产,隔行如隔山,但经丈夫解说箇中涉及国家安全与利益之后,她也义无反顾,立予支持。

  同样,查济民为香港九七平稳过渡、顺利回归,出任特区筹委和基本法草委,竭尽心力,而且极具远见,与查良镛(金庸)联名提出“双查方案”,建议回归后特首由中央委任、行政立法委任与民选各半。而每逢赴京开会,查太不仅同行照顾、提供意见,还为一众筹委草委之间建立联谊活动,包括诗词雅集,共赋唱和,其后查太还自资出版了精美的回归诗词集,赠予各方留念,为九七回归留下诗意一笔。

  查济民生前另一重大贡献,是成立“求是科技基金会”,对为国家科研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给予奖励,并礼聘陈省身、杨振宁、周光召、简悦威等为评委。而每当召开评选会议及举行颁奖礼,查太必对几位评委夫人给予热情周到的接待,先生们开会,查太就陪夫人们逛景点和购物等,令会议顺利进行,气氛愉快。

  查太不仅襄助丈夫事业,本人也热心参与国家大事和社会公益,曾任江苏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名誉教授及香港仁济医院董事局主席等,并获香港浸会大学颁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均是实至名归。

  查刘璧如生前为人豪爽、办事干练,堪称女中豪杰,且持家有道,教子有方,七名子女均事业有成,承傅家训。查太喜诗,子女在其丧礼纪念册上节录两首,以为纪念。

  (一)《回忆抗战在川避难》

  战事迫我入西川 内外烦心事万端

  最恨山城明月下 一声警报扰平安

  (二)《乐斯山閒坐偶书》

  烟雨霏霏倏放晴 峰峦起伏在蓬瀛

  忽来诗意如潮涌 多少酸甜集此生

  查济民刘璧如伉俪今已同归道山,追思前贤,上一代爱国爱乡、勤俭奋斗、宽厚待人的品德,永远值得怀念和学习。在当年“求是基金会”的活动中,查氏伉俪是所谓的“金主”,是斥资捐赠者,当年十位获奖者每位一百万元奖金在内地是“空前”的,但查氏伉俪绝不以“金主”自居,不仅对陈省身、杨振宁、周光召等评委执礼甚恭,事事请教,一切以评委意见为依归而从不指手画脚、多加干预,就是对获奖者,包括青年科学家,也一样毕恭毕敬,亲手把奖金信封送到每一位获奖者面前,而不是高踞座位上让获奖者过来“领取”,送上奖金的同时还不忘加上一句:感谢你们对国家的贡献。

  颁奖礼后举行学术报告会,范畴是物理、数学、生命科学,可以肯定,查先生伉俪不可能听懂,查先生也坦承没听懂,但他坚持不去休息,当时他们夫妇都已八旬高龄、也忙了一个上午,但查先生说必须尊重获奖者。

  一次评选会议在曼谷苏豪泰酒店举行,丰盛晚宴最后一道甜品是芒果椰汁糯米,嗜甜的查先生轻轻问侍者,可不可以多要一份?侍者犹豫说要问过经理。其实,查先生是这家超五星酒店的老板。

  一次在港岛寿山村查家午饭,砂锅鸡汤,查太把鸡腿夹到笔者碗中,笔者随口就说“煲过汤的不吃了”,查太就婉转地说“嚼嚼还有点味道的”。这一句话,令笔者记了十多年,今日家财以十亿百亿计的大老板太太,没有忘记昔日战乱逃难日子以及还有多少吃不饱的穷人,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煲过汤的肉也不要浪费。

  先慈赵克臻生前也喜作诗,出过诗集,与查太谈得来,“求是”活动也多次被邀出席。后先慈病故,颁奖礼抵埗查先生即问为何不见你母同来?获知情况后即说“不要告诉查太,以免她难过。”伉俪情深时刻不忘,令人感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