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七日谈(北京篇)/为什么武汉有个“岳家嘴”\叶 梅

2025-09-17 05:02: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武汉黄鹤楼公园内的岳武穆遗像亭。

  岳家嘴在武汉。

  武汉有三镇,汉口、武昌、汉阳。武汉三镇分布在长江和汉江两岸,又相伴东湖、南湖、沙湖。被江河湖泊所环绕,几面环水,九省通衢,古往今来留下许多意味深长的典故。我曾在武昌东湖一侧住过一些年,时常步行到附近一处叫岳家嘴的地方,那里有热闹的超市,人来人往的菜场,公交车站。去得多了,岳家嘴便成了十分熟悉的地名。但最初却并不知道这地名的由来,以为是从前靠近湖水的渔村或码头,比较接地气的叫法。但后来读到一些文章,又做了一些寻访,方知岳家嘴这地名竟然来自八百多年前,因南宋名将岳飞率领的岳家军驻扎在此而得名。

  这让我联想到,往往所谓的熟悉不过只是表面,甚至是无知,但可悲的是,一个人很容易满足惯常的经验,而常常忽略那些相对陌生却是珍贵的真谛。

  话归正传,但说武汉的街巷与古蹟,延生着许多与岳飞将军相关的民间故事,从八百多年前到今天,那是百姓对英雄最朴素、最真挚的怀念。南宋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年)深秋,刚刚经历一场血战,收复了襄阳六郡的神武后军统制、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岳飞带着铠甲染尘的骑兵沿长江东岸南下,马蹄踏过潮湿的驿道,在鄂州(今武汉)沙湖畔勒住了繮绳。将军将目光投向前方的湖水,只见这湖与东湖相连,可通长江,浅滩平缓,可为战船避风港,将军不禁喜上眉梢。

  这地方当时叫做沙湖嘴。

  彼时的鄂州,刚从金军侵扰中喘息,长江中游防务形同虚设。将军深知,若要守住江南半壁,必须扼住长江水路咽喉,他看中了此处地势天成,当为岳家军的水师基地,便令部下在沙湖嘴插下了一面“岳”字旗。

  从此,岳家军在湖畔土嘴上搭建起了营房,开始打造楼船、艨艟,用松木搭起几丈高的了望塔,可以一直眺望长江。湖畔打鱼为生的百姓们起初只是远远观望,后来见士兵们从不扰民,甚至还不时帮着百姓修补破损的屋舍,便渐渐主动送来粮食、蔬菜,军民相处甚欢。鄂州历经战乱,大片农田荒芜,岳将军下令让部分士兵在休战时开垦荒地,实行“兵农合一”,在沙湖周边开垦出百亩水田,在荒地上种植了大片桑树。到了秋收时,沙湖的稻田金黄一片,岳家军将收获的粮食一部分留作军粮,大部分送给了贫苦百姓。

  绍兴五年夏天,鄂州遭遇罕见洪灾,长江水位暴涨,沙湖嘴湖水倒灌,眼看就要漫进水军粮仓。岳飞将军带领士兵们筑堤挡水,附近村落的百姓自发赶来援助。众人齐心协力,在土嘴北侧筑起一道长约半里的土堤,挡住了氾滥的洪水,堤上还种下了耐旱的柳树,后人称之为“岳公堤”。

  从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年)驻军鄂州,至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年)被召回的七年间,岳飞率领岳家军以鄂州为大本营,共发起四次大规模北伐,不仅巩固了南宋长江中游防线,更不断收复失地,创下南宋立国以来最辉煌的战绩,金军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将军府设在了武昌司门口临江的高台上,将军不仅率军征战,还特意在府外设立了“诉事鼓”,百姓有事便可击鼓相告,岳将军只要在府内便会亲自过问,替民解难。久而久之,“诉事鼓”成了百姓心中“安心鼓”,只要打从将军府前过,看到那面大鼓,百姓的心里就踏实,就觉得这世上有公平正义,有依靠。岳将军还在武昌城内开设了义学,让战乱中的孤儿免费读书,并要求不仅要读经书,还要习武艺,司门口附近那条“读书巷”,日日传出读书声,练武的呐喊声,声声入耳。

  岳家军恪守“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纪,汉阳有一处“兵藏阁”,是因岳家军夜间抵达鄂州时,为避免兵器碰撞声惊扰百姓,特意将兵器藏在阁楼里,便被人叫了此名。后来年代久了,方言讹传为“冰塘角”,但那故事还流传着。汉阳还有一条“报国巷”,说的是岳家军在汉阳阻击金军,百姓们踊跃参战,还送来粮草,岳将军感念不已,挥笔写下“精忠报国”赠予鄂州父老。百姓们后来建起报国庵,将岳将军的题字制成匾额高悬正殿,岁岁祭祀。

  百姓们爱岳飞的精忠报国,还爱他的忠孝仁义。绍兴六年,为儿刺字的岳母姚氏病逝于武昌司门口,岳飞赤脚扶着灵柩,从将军府一路扶过小东门,路上的石子硌得他脚掌渗血,有人递上一双布鞋,却被岳飞婉拒,他坚持以赤足送母,以表孝心。后来明代重修城门,为纪念岳将军的忠孝,特意将岳将军经过的城门命名为“忠孝门”。

  驻扎岳家军水师的“沙湖嘴”,在不知不觉间被百姓称作了“岳家嘴”,语气里是满满的信赖。绍兴十年,岳飞迎来了第四次北伐的契机,出征那天,岳家嘴湖上的楼船、艨艟威严列阵,整装待发的水军将士齐声高喊:“直捣黄龙,还我河山!”水军从沙湖驶入长江,逆流而上配合陆路大军,一路收复郑州、洛阳,直逼开封。只可惜,奸臣当道,朝廷昏庸,十二道催命金牌使得北伐功亏一篑,岳将军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南宋都城临安风波亭,岳家军也不得不含悲而散。

  但岳家嘴还在。岳飞遇害后,鄂州百姓自发在岳家嘴的土嘴上立起一块无字木碑,每逢忌日便来焚香祭拜。清代《江夏县志》记载,康熙年间官府曾想将地名改回“沙湖嘴”,遭到百姓强烈反对,最终官府只能作罢。“岳家嘴”这地名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

  岳家嘴、读书巷、忠孝门、报国巷……八百年前传下来的这些地名,蕴藏着中国人对民族英雄永远的追思。岳飞将军曾在鄂州(武汉)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词中的悲愤与壮志,至今仍迴荡在长江和汉水两岸,那一腔怒髮冲冠爱国情,充盈着江城的风骨。如今的岳家嘴兴建起草长莺飞的公园,岳公堤也已融入城市道路,但沙湖边那几棵传说是岳将军亲手栽下的护堤柳,仍然绿意盎然。每到春天柳絮纷飞,湖水轻拍堤岸,似在叫一声岳将军,且归来,再续汉阳游。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