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生,返来了,老地方,总理厅。”
“係啊,唔该晒。”
云淡风轻的一问一答,发生在广州北京路太平馆西餐厅内。我抬头循声望去,对话的一男一女,分别是男顾客与女经理,两人交谈甚欢,语气亲切、有礼。
太平馆,坐落于繁华商业步行街北京路。这家“老广”无人不识的西餐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太平馆创立于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间)。创始人徐老高,原是沙面旗昌洋行的厨师。乾隆爷大笔一挥的“一口通商”御旨,让十三行(今沙面岛及文化公园北面)成为香饽饽。沙面,外国人抵埠的第一站。随行的厨师安顿好后,做起了西餐,旋即掀起洋餐的潮流时尚。此后,西餐在沙面由兴转盛。徐老高习得西菜烹调技术后,决定另立门户,专营煎牛扒。因烹饪得法,声名鹊起,城中达人贵人甚喜。因所在地命名为太平馆,故而成为广州第一家西餐厅。
太平馆见证了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与周恩来总理缘分颇深。一九二五年八月,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出面,在太平馆宴请新婚的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祝贺他们新婚之喜。此后,周总理多次在此宴请宾客。百年后的今天,华侨谢生,特意在此宴请亲朋戚友。性格开朗的经理说,谢生每次回国,都会选择中秋节前夕。为期两周,他通常都会提前三个月预订总理厅。“有心,长情,重情重义。”经理对谢生大加赞赏。“谢生对太平馆的感情,源自祖辈。”原来,谢生爷爷的爷爷最喜欢来此“锯扒”。爷爷的爷爷去世前,魂牵梦绕,心里最惦记的还是太平馆的牛扒,嘱咐儿孙,“无论何时何地,多点回来,多帮衬。多食太平馆牛扒,一生平安发大财。”
谢生钟意的总理厅,位于三楼。至今仍按照百年前总理新婚宴会时的陈设布置。广式满洲窗默默地讲述着昨日的故事。墙壁上挂着总理伉俪的结婚照片。房间内,新郎、新娘、主婚人、宾客等座次、朝向清晰可见。大圆桌上的一碗一筷均仿百年前模样。餐牌上醒目地标识着“总理套餐”以及“总理夫人套餐”。
在一楼大厅,许多外国人进进出出。当他们拿起中英文对照的餐单,或是好意头,或是省事,直接点了“总理套餐”“总理夫人套餐”。他们落落大方地享受着“总理级”待遇,感受广州人一视同仁,宾至如归的好客之举。我翻看餐单,有道热门菜“德国鹹猪手”,不禁会心一笑。谢家的爷爷叮嘱子孙时,心里或许想着“发菜猪手”这道风靡粤港澳地区的粤式传统菜肴。“发菜猪手”谐音“发财就手”,寓意吉祥顺遂、平安发财。长辈的用意深远,用日常的饮食习惯,嘱咐子孙牢记家训,一生要发愤图强,更不要忘本。无数的谢生,无数的广州仔,无论走到哪里,根在广州,根在中国,月始终是故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