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七日谈(澳门篇)/海明威是一种生活方式\穆欣欣

2025-09-25 05:02: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海明威的出生地──芝加哥市郊区橡树园北大街399号白色小屋。\作者供图

  “海明威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位女演员对海明威的评价。

  海明威总能把创作和生活享受相结合,拳击、斗牛、打猎、钓鱼、滑雪、旅行都是他喜欢的,作品中他把关于这些事物描写得真实可感。

  不久前,我在往芝加哥机场的路上,专门留出时间,绕到海明威的出生地──橡树园北大街399号那座白色小屋看看。这里距离芝加哥九英里,是中产阶级居住区。橡树园整洁幽静,绿草茵茵,间距适中的房屋带有很强的设计感,每屋一格。海明威的父亲是镇上的一名医生,母亲是曾和大都会歌剧院签约的歌唱演员,对绘画也颇有研究。海明威具有良好的艺术鉴赏力,后来结识了很多画家,都和母亲对他的教育息息相关。橡树园的居民从来都是过着安稳、富足、和谐的生活,他们在政府组织的多次投票中,屡屡通过投票表达他们拒绝并入芝加哥的意愿。

  我在海明威“家”路旁下车,看见二楼窗户透出灯光,恍惚觉得海明威一家仍住在此,这位“硬汉”会随时从屋内走出来和我交谈。百多年来,橡树园社区的布局没有变。海明威家的房子能完好保留下来,是一件思之神奇却又顺理成章的事。遗憾的是这里对外开放的时间一周只有周四至周日四天。那天是周二,我只能望门兴叹。

  我最喜欢海明威的作品,并不是支撑起他文学成就的四大支柱──《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而是他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集《流动的盛宴》,“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内容”,再没有比这更高级的写作方法了。去年再度购入一本李文俊翻译的版本,置于枕边,学习去繁存菁的写作法。

  海明威的文风简洁明快,是他在早期记者生涯时就奠定的“新闻体”的写作风格。他的第一份记者工作在《明星报》,主编威灵顿对记者们提出一百多条严格的要求并印成工作手册分发下去。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记者们不能使用过于华丽的形容词,只要记述时间即可。他告诫海明威写稿时不要用形容词,不要议论,要保证报道的真实可靠,不能说“漆黑的乌鸦”“大的悲剧”,所有乌鸦都是黑的,所有悲剧都是大的。我们在今天的新闻报道中仍然常常读到“活动成功举办”“场面热闹”一类,并且更多了AI写作那些缀在前面矫揉造作的形容词。

  用今天的眼光看,海明威也是一位厉害的文案写作者。“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是他在《流动的盛宴》中的经典名句,成为巴黎的“文化名片”,至今用于巴黎的“广告语” 没有能出其右者。除此之外,西班牙的龙达,也因为海明威的描述而著名。一段时期,去西班牙看斗牛是海明威每年的保留节目。他曾带着第二任妻子波林到西班牙南部的龙达小镇,这个“建在云端”的地方,所有的房子都是白色的。海明威在作品《死在午后》中把龙达写了进去:“如果你想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私奔的话,龙达是最适合的地方,满目都是浪漫的风景。”

  我也到过龙达,去看当地据说是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以及一处横跨在塔霍峡谷上名为“新桥”的景点。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讲述了龙达镇民将法西斯主义者用棍棒和链枷打死,并将尸首抛下悬崖。“新桥”高九十八米,相当于三十层楼高,下面就是深渊。白色房屋建在悬崖边上,今天的悬崖边上有餐厅,但我没有勇气坐在悬崖边吃饭,只买了两个当地制造的小皮包,质量甚佳,直到今天我还在用着。

  《流动的盛宴》一书记录的是海明威在一九二○年代以驻欧洲记者身份旅居巴黎的见闻,当中不乏巴黎文学界、艺术界的名流轶事。看这本书时,我喜欢和一本名为《莎士比亚书店》的书穿插着读。海明威和同是美国人的莎士比亚书店主人、作者西尔维娅在书里都写到了对方。海明威形容西尔维娅是“认识的人里再没有一个待我更加和善的了”。莎士比亚书店的书可以租借,只要交付一定押金。书店主人品味高雅,亲自选书,在此能找到世界级文学大师的书。海明威享有书店的特殊待遇,没钱时也可以自由借书,等有钱时再补交回来。

  《流动的盛宴》能问世,也是个感人的故事。一九五六年海明威重回巴黎,住在以前居住过的酒店,有人给海明威送来两箱二十年代他遗留在酒店地下室的东西,里面是一些记录当时的随感和没有发表的文章。这意外找回的素材,给了他很多灵感。一九五八年夏,海明威在古巴开始写这本书,距离他一九六一年饮弹自尽的人生结局并不远了。我想,回忆起二十多岁在巴黎的岁月,在笔下追忆那些交往过的朋友,斯泰因、庞德、菲茨吉拉德等,他是百感交集的。而这样的写作时而也会带给他沉浸的快乐和怀念,那是他和第一任妻子哈德莉共度的时光。海明威将这本集子命名为《流动的盛宴》,直至一九六四年整本集子出版,第四任妻子玛丽在他去世后对手稿进行了整理,集子前面有玛丽对此书问世过程的记录文字。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谈及的写作经验,常令我会心一笑:

  “我总是写到能告一段落时便打住,写到知道往下该发生什么事了就停笔。这样做的好处是能确知第二天该怎么写。”

  “你感到空落落时,那就必须读点儿什么,好让你接着写之前不去考虑正在写的东西,不去白耗心力。”

  “我已经懂得永远别把你正在用的那口井里的水用尽,永远趁深处水还不多时就放下笔,好让夜晚井从源头汲取到更多更多的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