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七日谈(广东篇)/发展校园戏剧大有可为\蒋述卓

2025-09-30 05:02: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暨南大学话剧《振铎》剧照。

  在“新大众文艺”蓬勃兴起的同时,校园戏剧也出现了演出与传播的“网红”现象。在华南地区,广西师范大学校园传承“西南剧展”,演出话剧《花桥荣记》,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大学出品话剧《云身》,暨南大学话剧《振铎》、中山大学音乐剧《华夏书章》等相继涌现。学校师生对自己校园出来的戏剧自然有着浓厚兴趣,争相观看,并通过自媒体进行传播。校园戏剧也吸引众多校友和社会上的观众前往观看,形成了一阵“网红”的爆款现象。

  发展校园戏剧的意义,首先在于它们打破了专业与非专业的界限,调动了非专业人员的参与,激发起师生参与戏剧创作与演出的积极性,催生了民间戏剧的发展。人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旦激发出来,就能真正体现出文艺的人民性。从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看,校园戏剧是一种文艺的普及,是发展专业戏剧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有专业戏剧出精品的可能。也就是说,要先有基础,有“平原”,才会有“高峰”。从激发人民对文艺的创造力来看,校园戏剧对繁荣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戏剧严格上说是知识分子戏剧,不算“新大众文艺”的部分,因为他们书写的题材多是有关校园与知识分子的,但从专业的角度看,在剧本写作和演员表演方面他们又是非专业的。有的校园戏剧导演可能请的是专业的,主要演员A角请的也是专业的,但其他参演者包括主要演员的B角都是非专业的。而多数的校园戏剧从导演到演员再到舞台美术、灯光等等都是非专业的师生,必要时请上一两个专业人士指导一下。通过专业与非专业的融合演出,带动了校园戏剧的创作与演出。从专业的角度上看,校园戏剧参与者是戏剧界的“素人”,也属于“新大众文艺”一部分。如果将这种融合方式推广到社区、工厂去,那就是“新大众文艺”了。

  校园戏剧题材独特,一般有大师剧、科幻剧、青春情感剧等。《振铎》写的是上海时期的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在抗战时期如何抢救中华古籍文献,在日本士兵攻陷上海时进行正义的抵抗。他与学生商定,当看到第一个日本兵经过校门时就宣布“最后一课”的停课,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华夏书章》写的是中山大学的夏书章教授,他是中国公共管理学之父。该剧从夏书章青年时立志“科学救国”写起,贯串他为国效劳,坚持研究到百岁的一生。他年轻时报读内地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后又到美国留学,毕业后回到祖国从事教学研究。六十岁还到美国大学做访问学者,重启被搁置了三十年的公共管理研究,在他生命的最后四十年为中国的公共管理学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爱国爱校的拳拳之心,生命不息、研究不止的敬业精神值得颂扬。《花桥荣记》改编自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小说,突出表现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台湾老兵对大陆家乡充满怀念的主题。《云身》则是贴近现代科技生活,探讨人们在碳基体与硅基体发生冲突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虽然该剧具有科幻性质,属于探索性的哲理剧,但非常鲜明地表现出校园的青春特点,很受学生欢迎。最近,我从微信朋友圈里知道,中国传媒大学的师生在表演话剧《蜉蝣》,这是根据一个网络游戏和剧本杀改编而成的情感心理剧,在大学里演也是很贴近当今青年学子的情感需求的。从教书育人的角度看,校园戏剧的开展也成为了课程思政中的重要内容。

  其实,校园戏剧还承担着经典传承、文化传承的使命。中学与大学的课堂里,老师经常会选择一些经典剧目,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曹禺的《雷雨》、郭启宏的《李白》等等,让学生们去体会角色加以扮演,以便更好地理解剧本中的人物与情感发展。有时,老师还会布置学生将一些文学经典改编为戏剧并演出,作为课堂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这些年,中央电视台频繁地邀请一些大学老师,在《经典咏流传》《大唐诗人传》《大宋词人传》等等节目中扮演一些古代文士,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实验,相信他们的演出会在校园传承中华文化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前些年,戏剧界还在为人才缺乏、剧本太少担忧,校园戏剧的兴起,让学校的师生有了参与和发挥自己表演才能的空间,这很有助于新时代戏剧人才的培养,也拓宽了大学向社会上输送更多创意人才的通道。演员的非专业与专业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演出的过程就是一个演员的成长过程。最近,我在看《振铎》演出的学术与实践总结时就欣喜地了解到,导演和剧本写作者在选拔学生与老师承担剧中角色时,首先要求他们去读剧本、查史料,先给扮演的角色写一个人物传记,并且在排练过程中和演出结束后还要写下扮演手记,记录下他们的扮演体会和心理变化过程。这种训练促使了参与表演的师生从业余向专业快速发展。一出戏,从写作、排练到正式演出,既丰富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又培育出一批演出人才,发掘出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演出才能,真是一举多得。

  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高校之间展开戏剧展演,让大湾区高校都能参与,对于大湾区文艺的繁荣发展无疑是好事。湾区文艺的融合创新在湾区内高校间实现交流与融合,有更好的优势。高校有人才,有观众,有技术手段辅助,一定会出现优秀的剧本创作者和演出作品。

  校园戏剧大有可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