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柳絮纷飞/天水围的温情\小 冰

2025-10-01 05:02: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天水围临近“香港米埔湿地”,米埔湿地是香港的著名风景区,进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远离市区,位置偏僻,位于元朗西北部的天水围,长期以经济欠发达,贫穷人口多,失业率高,犯罪率高而名声在外,跳楼自杀事件时有发生,流浪者和吸毒人员常有出没,它几乎被繁华遗忘了。二○○四年,一名男子斩杀妻子和一对双胞胎女儿之后自残身亡,事件被拍成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打那以后,天水围被冠以“悲情城市”之名。

  近三十多年,天水围经历了巨变,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民间人士的积极参与下,社区的人走出去,外面的人迎进来,从基础设施到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飞速发展,交通配套跟上,大型商场娱乐设施跟上市区发展,从一个“悲情城市”转换成为“温情城市”。

  改变一个被边缘化的地方,需要依靠财政拨款,也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一批有志之士的慷慨投入。比如,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协理副校长、立法会议员刘智鹏。年少时在天水围生活过的刘智鹏,对那里以及周边环境非常熟悉,虽然后来搬家了,当了教授,但是他记挂着故里,经常“返屋企”,每次回去见到老街坊,一起倾倾偈,说说当地的过去和现在,也憧憬融入北部都会区建设的未来。

  刘智鹏重点参与教育事业,在他看来,港英时代倡导的历史太过侧重英国史,太过忽略本地史和中国史。刘教授专注于本地历史教育,也在文物保护、地方志、活化历史建筑中卓有建树,他编写的“赛马会香港历史学习计划”,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地中小学教育的历史教材,鼓励年轻人学习了解当年的“港九大队”事迹,记住他们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倡导青年不要太多考虑个人得失,要看得远,要肩负起责任,要创造未来,要书写新的历史。

  “天水围”这个名字,有人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部分后人从甘肃的天水县南下至此,为了记住故乡天水县,以此命名;另有人说,这里天蓝水绿,村子被大片鱼塘围了个圈儿,水天相连,水天一色,因此赋予了这个美名。今天,乡村被城市化了,水塘不再大面积存在,举目是一幢一幢的高楼商厦。

  想到政府提出要加快北都建设,一个可期的未来是,天水围还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个新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