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圈喝下来,宴席的气氛已经由微醺转浓。姑娘们喊着我们一起离席,围成一圈跳起了民族大团结的舞蹈。舞蹈动作倒是非常随意,随节奏摆动身子。苗舞动作多模仿自然,摆手如鸟展翅,转身似风拂稻浪,踏步像雨水击石。有个调皮的小姑娘,约莫十七八岁,眼如黑葡萄,扭着胯部故意撞向我,我们便笑作一团。跳完舞入座,那几个小姑娘犹自不尽兴,随着音乐继续欢跳,银饰叮咚,裙裾飞扬,比我们这些客人还要兴奋。友人笑道,苗族人自幼能歌善舞,三岁孩童即随长辈学吹芦笙,五岁女孩已会绣花製衣。歌舞之于苗族人,非为表演,实为生活。
苗家姑娘小伙都是能歌善舞,先不说席上苗家小伙吹笙伴奏,声调低沉浑厚,与姑娘们清越的苗歌相和,宛如山涧流水遇上了空谷回音,空灵而和谐。现实生活中,苗家的小伙子往往通过歌舞来选择意中人。男子求偶时,须得吹笙唱歌而去。若自己不擅此道,便得请人替代。只是万一姑娘看中了那吹笙的小伙,岂不麻烦?所以优秀的苗家男子,既要勤劳勇敢,也要能歌善舞。一个出色的苗家女子,既要心灵手巧,也要歌声动人。否则,关键时候没办法通过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
此外,便是酒了。苗家小伙结婚仪式上,要喝十二道拦门酒。苗家视酒为通灵之物,能够连接天地、沟通人神。每逢节庆、婚嫁、祭祀,都少不了酒的身影。婴儿出生时,要用酒祭祖;少年成人之际,需以酒明志;男女相爱时,以酒为媒;老人离世后,亦以酒送行。“高山流水”不单是敬酒仪式,更寓意着主客情意如高山般厚重,似流水般绵长。
酒、歌、舞说到底都是催情之方。“九山半水半分田”,在群山环绕的贵州,群山赋予了他们豁达,流水教会了他们深情。他们把浓烈的生活酿造成香甜的美酒,浇灌干涸的日常。我忽然想起去年毕业的一个贵州毕节女生,作文极有灵性,字里行间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情。她跳街舞时的那种奔放与激情,与那些苗家少女何其相似。当时便疑心她血脉中流淌着舞动的基因,又兼是多情善感的性子。如今想来,大约便是这山水滋养出的了。
“高山流水”,本意是知音相逢。而来到此地,更成了酒与歌舞的盛宴。我虽不善饮,亦不能歌,却在这一碗碗的酒与一曲曲的歌中,品出了几分生命的真味。想来,人之所以为人,大抵就是因为这份能够被音乐、被美酒、被真情打动的能力吧。
但愿这份能力,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