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与事/豆汁里的乡愁\黎 潮

2025-10-06 05:02: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节日,终于可以忙里偷閒一下了。

  国庆节,有幸受邀出席某个社团举办的国庆活动,身边坐着不相熟的人。关系和往来都是从互不相识的状态中建立的,于是我礼貌地向身边的人打招呼,自我介绍,得知身边坐着的是一位饮食杂志的记者。相互寒暄之间,从工作内容到成长故事,畅所欲言中聊到关于故乡的故事。

  “自从工作以后,已经很久没有回乡见过亲人了。”我这个“港漂”感叹道。

  亲人都在北京,虽然有了高铁和飞机,往来的时间缩短很多,可是总抽不出时间回乡探亲,那个乡虽然是个大城市,但与一般人说的农村乡里有着一样的乡愁。

  大概是我说的不中听,记者友人不耐烦了。好在晚宴开始,他将目光聚焦到了菜式之上。

  “这是红袍乳猪,琥珀脆皮好似琉璃般透亮,以刀背轻敲脆皮会发出‘咔嚓’细响,恰如宴席初开的掌声,令人有种‘鸿运当头’的感觉。这边是竹笙瑶柱炖花胶汤,炖盅揭盖,蒸气涌出以后,汤色清如淡茶,却是凝聚了八小时老火慢炖的精华,浅尝一口,花胶软糯如绸,瑶柱撕成丝缕……”

  “这就是你的报道?”我疑问,他点头表示肯定。我有点奇怪,饮食记者表达虽是菜式,但其背后不应该同样有点儿“灵魂”才对吗?比如说菜式的来历、做菜人的巧思、美食家的挑剔、大众口味的变化,等等,当中的故事和特色似乎更有意思,可惜,这位记者没有明白他完美演绎的不完美,不说也罢。

  不过,兴奋之余,他还是说了一些寓意:“翡翠金汤烩鲍鱼,寓意着‘金玉满堂’,三头鲍鱼浸润于南瓜与鸡汤调制的芡汁中,质地柔韧中带糯。底部垫着的嫩菠菜,平衡了浓汁的厚重。有色鲜味香都是‘金玉其质’。这道是清蒸龙趸斑,现捞现宰的龙趸斑卧于长盘之上,鱼身铺满金黄姜丝与葱段,鱼皮微裂,露出雪白鱼肉。筷子轻夹,肉质紧实却不失细嫩,豉油勾勒出深海鱼特有的甘甜。粤菜蒸鱼,在于‘鲜而不生、熟而不老’……”

  面对这滔滔不绝的记者,我听得厌烦了,忍不住在想:难道现在的记者都没有思想了?

  “麻烦您,我想要一碗白饭。”我举手,服务员来,终于结束了这“饮食演播”。我们继续聊,聊起各自家乡,自然少不了又扯上家乡饮食,这一次,我一口气讲了北京的地道美食,特别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还有那儿时难忘的豆汁,那股臭中有酸、酸中有甜、甜中有苦的滋味。我反问友人:“你知道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吗?因为那是一个人刻在生命年轮里的味觉基因,客观中带着主观,回味中满是乡愁!”

  他似乎懂我了,不禁用力握住我的手:“约好了,下次去北京,那胡同,那豆汁,不见不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