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玩转香港的N种方式\李梦

2025-10-09 05:02: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根据香港入境处公布,今年内地“十一”黄金周期间,首六日共有超过一百一十六万内地游客来港,比去年同期增长约百分之五。如今内地游客来港消费,不只是打卡尖沙咀、铜锣湾和中上环等传统商业区,也不仅仅满足于山顶、迪士尼和海洋公园等热门景区,更愿意寻找小众悠閒好去处。

  大型活动固然吸引眼球,维港烟花表演等也是人头湧湧,而如今,愈来愈多的年轻人,在特种兵式打卡之外,更偏爱“深度”游,以艺术、自然或非遗等为主题的小众艺文游,因其体验感与互动性,越发受到追捧。

  作家刘克襄曾在《四分之三的香港》中,介绍港岛、新界和离岛的二十多条行山路径,穿行山林湖海之间,感受繁华另一面的香港。原来,香港有大约四分之三的土地皆为山林,此城亦对环境及生态保护投入颇多,若以此为角度开辟几条游览线路,邀约环保专家分享,加之实地探索,相信能吸引不少登山友或乐意亲近自然山野的市民游客。

  再说“非遗”。一些本地出版社曾推出介绍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图书,图文并茂,令人称奇。若能将非遗与旅游相结合,钩沉历史,再结合当下AI科技,打造数个IP(如港式奶茶、舞火龙等),配合举办实地探访、工作坊并结合文创产品之宣推,想来也不乏拥趸。

  还有文艺。香港的博物馆、美术馆和演艺空间愈建愈多,既有坐落在港岛的香港大会堂、大馆和中央图书馆,也有位于九龙的西九文化区,以及新界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荃湾的三栋屋博物馆等等。传统建筑与文化艺术结合的保育路向,塑造了不少既有历史底蕴又不乏青春活力的文艺空间。若能将这些空间串联起来,设计一些专为满足文艺青年看展睇戏的新玩法,配合专业人士导赏及艺术家面对面等增值活动,相信能在一些文青聚集的社交媒体平台上,造一些声势出来。

  香港的旅游资源丰富,山林湖海,街头巷尾,三餐四季,各有姿采。在当下推广文旅,一定要拿出新鲜的创意,再加上线上线下联动,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