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七日谈(澳门篇)/海明威的中国行\穆欣欣

2025-10-10 05:02: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的大峡谷。\中新社

  港澳文坛耆宿李烈声感慨,自海明威死后,美国再也没有如此水准的小说。他最赞赏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更说奉原版小说为修正自己英文水平的教科书。

  烈老是见过海明威的,在抗战时期的粤北。海明威的妻子玛莎受僱于《柯里尔》杂志,被分派到中国采访的任务。彼时新婚不久的海明威不愿和妻子分离,于是向《午报》申请中国战地特派员职位,和妻子一起来中国。

  海明威对中国的向往,其来有自。他的叔叔是一名传教士,一九○三年就到过中国,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韩明卫,曾在山西太谷公理会医院当医生。海明威小时候听叔叔讲过不少关于中国的故事,对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很是向往。

  此次中国行,《午报》主编英格苏尔要求海明威亲身看看美国与日本的战争是否可以避免,并具体说明了要海明威了解的几个问题:蒋介石与日本的战争战况、中国发生内战的可能、日苏条约签订的影响、美国在远东的地位、造成美日开战的因素以及如何避免两国开战,令日本被拖在远东……

  一九四一年二月海明威夫妇抵达香港,结识了英国人莫里斯.科恩。这位学识渊博的英国人曾做过孙中山的贴身警卫,又担任过广东省警察厅厅长职位,于是他成为了海明威进入中国内地前的向导,从讲解中国国情到分析战局,使海明威快速了解情况。

  海明威对香港印象很好,但也敏锐地看到了战争的危机。

  一个月后,在莫里斯的建议下,海明威绕道广东南阳,前往第一个目的地韶关。韶关是国民军第七战区的司令部所在地。这一路道阻且长、山峦重重。海明威夫妇乘坐汽车在路上走了七天,亲眼得见中国百姓受尽战争之苦。

  李烈声老见到海明威,就是这一时期。

  烈老说,他那时是传令兵,受游击队派遣去送公文;海明威是大作家,他们并无交往。而战士们更不识眼前作家,都以“肥佬”呼之。海明威睡竹床,彻夜作响。部队吃蛇羹,他也分一杯羹。海明威聪明,看破也要求士兵们不说破,免得太太知道了真相会呕吐,惹得士兵们哄堂大笑。

  同年四月,海明威夫妇离开韶关辗转经桂林到重庆,和蒋介石、宋美龄夫妇长谈,宋美龄担任了双方的翻译。既是记者又是作家的海明威,对人有天生的敏感。他对蒋介石印象并不好,评价蒋介石充其量是一个军事领导人,称不上是政治家。他看到蒋介石所考虑的问题落脚点都在军事上,欠缺长远的考虑。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设法争取海明威夫妇。经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干部王炳南的德国籍夫人王安娜接洽,海明威夫妇在重庆和周恩来秘密见面。周恩来用优雅的法语和他们相谈甚欢。玛莎后来回忆说:“那是我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一个中国人相处得像家人一样。”

  海明威眼中的周恩来是风度翩翩的外交家,睿智而不咄咄逼人:“他坐在那间简陋的小屋里,穿着简单朴素的衣服,但他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如果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话,那中国的未来一定是属于他们的。”

  周恩来在听了海明威讲述广东前线的情况后,很郑重地表明自己坚决抗日和坚决反对内战的立场,并向海明威说明“皖南事变”的真相。周还专门针对何应钦等人歪曲真相的声明写了两份纪要,希望海明威代为交给美国政府,用以作为美国政府分析判断中国局势的参考。

  海明威在中国期间,写了《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中国需要改善空军》《中国加紧建设机场》等六篇报道,分别在六月十日至十八日的《午报》上发表。《午报》同时也刊载了海明威与主编的谈话概要,扼要介绍海明威访华的经过和感想,经海明威亲自修订,成为这组报道的前言。

  海明威的报道让美国了解到战时中国的真实情况,大洋彼岸的人民把关注的目光投给了遥远的中国。海明威还预言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一定能取得胜利。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海军突袭夏威夷的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西方同盟国家全体对日宣战,独立抗战多年的中国不再势单力薄。

  亲历过重庆轰炸的齐邦媛在她的《巨流河》中这样写:一九四一年八月七日,日机开始对重庆进行日夜不停地“疲劳轰炸”,几乎每日一百多架分炸四川各地……其目的在摧毁中国人的抗战心防。

  历史学家许倬云九十四岁时完成的著作《美国小史》中写:“抗战开始,中国在一个月内损失了八百架飞机,整个抗战期间损失了近三千架飞机。日本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飞机,但中国没有能力制造,只能从外国买来各种型号的飞机……所以中国的领空被日本人随意糟蹋。”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将原来陈纳德以私人名义成立的“援华志愿航空队”(号称“飞虎队”)的民间部队整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由陈纳德任少将司令。许倬云回忆说:“自从有了陈纳德这支航空部队以后,我记得从一九四二年开始,我们在重庆终于可以安然睡觉。我们的部队与日本作战,在天上也有了飞机掩护。”“慢慢地,我们的飞行员也可以开与美国一样的飞机,与飞虎队并肩战斗。他们的恩德,我们永远不忘。”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九三阅兵讲话中感谢支援和帮助过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我认为以上及海明威的中国行,都是中国抗战史、中美交流史上值得铭记的往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