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豁然开朗\李 梦

2025-10-16 05:02: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丰子恺画作《豁然开朗》。

  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也是著名画家丰子恺(一八九八至一九七五)逝世五十周年。全国不少地方的美术馆举办了若干纪念丰先生的展览,其中尤以北京画院与丰子恺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无限清凉──丰子恺艺术展”让我印象深刻。

  展览分作“诗意之情”“护生之心”“童真之趣”和“閒逸之韵”四板块,以画作为主,手稿、书信、文献和互动装置为辅,展示丰子恺不同时期之佳作,特别是他横跨艺术、文学、教育等诸界别,融合诗心、童心与佛心的创作心路。

  难有人不喜欢丰子恺的画,因其趣致、天真,又每每能在日常中寻出诗意。“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丰子恺的创作,不论顺境或逆境,晴天或雨天,都是温煦和美的,宛若晨间风,或是夏日午后手倦抛书的一场清梦。在丰子恺逾六十年创作生涯中,唯一一改温情笔调的时期,便是抗战流亡的那段日子。彼时的先生,暂时收起幽默与轻盈,以笔作枪,为抗战鼓呼,希冀以艺术振奋民心。

  一九三七年底,丰子恺与家人暂别旧居缘缘堂,由浙江桐乡踏上逃难之路。一万多公里的行程,遍及十馀省份,经长沙、汉口,至桂林及重庆,其间亲见战乱动荡,饱尝流离之苦,整整十年后才得以重返家乡。其间,他创作了数量众多宣扬抗战的画作:《轰炸》系列揭露日本敌机滥炸平民的暴虐罪行;《流离图》中生灵涂炭、万户哀歌的悽惨景况;又如《天使》中飞翔在半空的天使接住炸弹、保护手无寸铁的平民等等。

  虽在艰困之中,画家仍对未来不乏希望,借由作品表达昂扬积极的精神,坚定抗战必胜信心:《大树被斩伐》画中,冬去春来,老树抽出新枝,仍有勃勃生机;《战场之春》的铁丝网和乱石夹缝中,悄悄抽出新芽,无畏迎向冷风。直至那幅流传甚广、入选国家一级文物的《胜利之夜》中,一家四口灯下庆贺,花猫相伴,由一小切口照见社会振奋、民族欢庆,依稀让我们回想起安宁和平的日子里,丰子恺画中那一爿欢愉和无忧。

  “无限清凉”展览最末,策展团队以名为《豁然开朗》的一幅画作收束全篇。此画与陶渊明《桃花源记》情境遥相呼应,画中一老一少相携,步出幽径,见眼前山明水秀,湖上徜徉泛舟,笑语晏晏好不热闹。尽管历经磨难仍笑对人生,心向未来,这是丰子恺透过一生的诗画创作,希望传递给后来你我的、最朴素的想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