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七日谈(北京篇)/让文物活起来:当国宝遇上歌舞\姜舜源

2025-10-22 05:02: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唐“九霄环佩”琴。\辽宁省博物馆藏;右图:情境剧《古色.国宝辽宁》表现《洛神赋图》“翩若惊鸿”情景。

  从中共十八大至今十多年来,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并通过多种方式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例如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藏品数据库向各界公开,宝贵的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源源不断走向社会,中华优秀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地融入日常生活,并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中华文化遗产宝库里,有极少数特殊文物,本身一直保持着生命力,就像古树名木那样属于“活文物”。在这方面,除故宫博物院外,新中国人民政府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收藏了部分流散东北的清宫旧藏,其中“九霄环佩”琴是中唐时期古琴,承载着盛唐原声,用它弹奏《高山》、《流水》、《阳关三叠》等古琴曲,就是原装大唐遗音。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是欧阳询传世法帖里唯一手书墨迹,起笔、落笔、行笔规矩端谨,笔意连绵,结体、造字、骨架结构森严,气象豪迈,生动地反映了唐人“尚法”的时代风尚,为一般碑拓字帖所难以企及。

  日前在北大百年讲堂,辽宁歌舞团推出情境剧《古色.国宝辽宁》,以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国宝文物为创作源泉,挖掘历史内涵,抒发时代精神,与在场北大学子产生共鸣,台上台下互动热烈,是“文物活起来”的又一成功探索。当国宝遇上歌舞,绽放出照古腾今的艺术之光。

  首先是还原生活原貌。晋顾恺之(公元三四八至四○九年)《洛神赋图》,是根据三国曹植(字子建,公元一九二至二三二年)《洛神赋》创作的长卷。赋文全面描写曹植在洛阳南郊龙门伊阙之滨,遇上洛水之神宓妃,在此演绎了一场人神相爱、相悦的梦幻故事。作为图画,即使是可以连环描绘故事场景的长卷,也不可能像如今影像技术“全景画”,表现故事发展全过程,而是截取几个精彩片段:卷首为曹植及其侍从,在洛水之滨遥见洛神。远水泛流,近水息波,洛神含情脉脉,欲去还留,正是赋文“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情景。卷中段,洛神飘然降临,时隐时现,忽往忽来。二人眉目传情,互致爱慕。子建解下身上的玉珮给洛神,洛神则呈送身佩的琼珶美玉以回应。二人指江水为誓,海枯石烂心不变。接下来,洛神乘坐“云车”,侧首与子建“动朱唇以徐言”,手持“江南之明珰”,与子建洒泪挥别,“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驾车的六龙黄、白相间。云车两侧是一头鲸和一头鲵,水中有神兽护卫。卷末“辞别”,子建驾车登程,回首寻望洛神倩影,人神永隔。情境剧第二场《丹青雅尚》以女子群舞“鸿”一节,还原《洛神赋》、《洛神赋图》宓妃及众神凌波漫步、翩翩起舞的惊鸿情景:“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再现了曹植、顾恺之这两位相距一百一十六年的艺术家,塑造的魏晋人物形象、服饰、举止和精神风貌。

  其次是抓住历史脉动。魏晋六朝是古代中国最“唯美”的时代,文学、艺术的许多种类都形成或成熟于此时。比如文学上的七言诗、带动唐诗宋词繁荣的格律、后世小说源头的志怪小说;绘画上,山水画、卷轴画;汉字与书法发展重要里程碑,楷书、行书、今草,在王羲之时代形成并一举达至最高成就,留下《兰亭序》、《洛神赋图》等代表那个时代风尚的国宝文物,楷书、行书至今仍是汉字标准字体。情境剧第一场《翰墨沉香》开场便以“逸”、“咏”两节,再现“魏晋风度”、“江左风华”。在群贤毕至的山阴兰亭,当时的社会精英们,思考着自然、社会、人生哲理和生死大事,吟咏起“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千古之问,千古名篇,千古名迹,千古高情,超尘脱俗,藻雪心灵。  

  第三,鉴古所以察今。宋徽宗赵佶《瑞鹤图》,描绘政和二年(公元一一一二年)正月十六日,一群仙鹤飞鸣于皇宫端门城楼上空的情景,其中二鹤相对落在端门城楼屋脊两端的鸱尾上,一时蔚为“祥瑞”吉兆,引来市民纷纷驻足观看。但结果事与愿违,十五年后发生了金朝灭宋的“靖康之难”,成为奇耻大辱。情境剧第二场《丹青雅尚》以群舞“祈”一节,再现北宋末日降临前夕这场异事,人们从中不禁感悟:国防薄弱的经济繁荣,最终不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要保卫和平发展的成果,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这是血泪、耻辱换来的历史教训。

  第四,通古今之变,成一时之尚。这些国宝故事背景,大多是恬淡宁静的氛围。比如古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主要的传统乐器,古琴音色安静悠远,古琴音乐基本上都是单声部,以文人雅士在高山流水环境中直抒胸臆为能事,但求一二知音,不求取悦众人。情境剧中基本多改以热烈气氛为主,笔者初时颇有“煮鹤焚琴”之憾。但目睹现场青年学子们沉浸于剧情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突出创新性有了更深刻体会:国宝走进现实生活后,除自身生命力之外,通古今之变,方能成一时之尚,赢得观众,方能获得新的更强的生命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