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与策划“名家文学季”系列讲座,邀请到蔡崇达、黎紫书和马伯庸三位当红作家来港,上周末一连两日在会展中心分享文学创作经验与人生故事。听讲者众,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读者都来了,还有不少书迷从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其他城市特意来港。大家一起过了一个“很文学”的周末。
除了策划和统筹,我担任“蔡崇达: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讲座主持人,听他分享新书创作点滴,回不去的“故乡”,还有深藏在生命褶皱处的那些惶恐、失意、豁然与欢愉。蔡崇达年纪轻轻已是内地知名报刊主编,与众多明星名人访谈,谈形形色色的人生;其后转型作家,开始书写自传体散文,首作《皮囊》回忆少时成长往事种种,艰困、寥落却不乏生之希望,推出后一鸣惊人,累计销量超过六百万册,被刘德华誉为“生命的明灯”。后来的《命运》和《草民》延续叙事风格与抒情路向,同样备受关注,与处女作并称为“故乡三部曲”,牵引不知多少读者的绵长乡愁。
他新近推出并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则稍一转身:主角仍然是“黑狗达”,在其左右的却不仅是家人和少时玩伴,而是一群小动物:走起路来飞扬跋扈却愿意静静陪伴黑狗达写作业的鸭子小白,天不怕地不怕的老母鸡阿花,在橘色日落中飞旋的鸽子米点……人与动物的故事,同样关乎相遇、相伴、告别等母题,同样讲述“生命的连结”,催泪且感人。蔡崇达直言童书难写,因为优秀的童话或寓言,受众不只是小朋友,还有经历过童年、体会过成长苦乐的成年人。要写出小朋友和大朋友都乐意阅读并沉浸其中的文字,从来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读书中文字,翻阅彼时正在读小学的蔡崇达女儿创作的插图,很难不被其中的真纯和素朴所感动。与《皮囊》等充满疼痛感的文字相比,新书少了挣扎和痛楚,多了宁静与平和,即便在面对困境甚至死亡的时刻。书中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的“万物为伴”理念,向上可追溯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哲思,尤其适合当下为俗事忙碌不息的人们,在某个夜深月静时分,向内观照,念兹在兹。